第234章 卫青之事(2 / 2)

加入书签

>

[“袁泽:嗯,王瑾果然没让朕失望。有前途,有前途。”]

【却说秦山送走王瑾后,独自返回院中,对着那块玄铁沉思良久。他抚摸着铁块冰冷的表面,心中波澜起伏。

然而近年来,随着天下渐趋太平,文官地位上升,武将影响力自然减弱。

秦山不适应这种变化,仍以为军功至上,多次在朝堂上直言强谏,与文官冲突不断。

他自认忠心为国,却不知在他人眼中已是居功自傲。

“宝刀藏锋...”秦山喃喃自语,终于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天下太平,武将若不知收敛,难免引起猜忌。

卫青之所以能够善终,不仅因为他的战功,更因为他的谦逊和知进退。

次日早朝,秦山一改往日作风,当御史大夫再次提出与他相左的意见时,他并未立即反驳。

而是耐心听完,然后平和地表达了自已的看法。朝臣们惊讶地发现,这位向来火爆脾气的鄂国公,今日竟然变得如此沉稳。

袁泽在龙椅上微微点头,目光与站在一旁的王瑾短暂交汇,闪过一丝赞许。】

博主看到这里又忍不住点评:【“看,这就是高效沟通的魅力!

不需要严厉训斥,一番隐喻点醒,既解决问题,又维护了关系。秦山这种粗中有细的性格也很可爱,一点就通,不固执已见。”】

弹幕再次飘过:

[“想起了我领导,每次批评人都直接骂街,差距啊!”]

[“所以王瑾这才是真正的职场高手。”]

[“秦山能混到这个位置,果然不是单纯靠军功的。”]

[“这种君臣相得的局面,在历史上真的难得。”]

【下朝后,昭文帝特意留下王瑾,在御花园中漫步。

“秦山今日变化很大。”陛下淡淡开口。

王瑾恭敬回应:“鄂国公本就是聪明人,只是性子直爽了些。稍加点拨,自然明白其中道理。”

昭文帝停下脚步,欣赏着一株开得正盛的山茶花,似是无意间问道:“你觉得,秦山是否真能明白朕的用心?”

王瑾谨慎回答:“国公爷对陛下的忠诚,朝野皆知。他昨日对臣说‘感念陛下关怀’,此话应是发自肺腑。”

昭文帝微微点头,目光深远:“天下初定,朕需要秦山这样的猛将,但也需要他懂得太平时期的为臣之道。过刚易折,这个道理,希望他真能明白。”

王瑾轻声应和:“陛下用心良苦。”

事实上,王瑾那日对秦山说的话,并非全部出自昭文帝授意。

特别是关于卫青的那段评论,是他自已根据对昭文帝心意的理解而加的。这种在规则范围内灵活应变的能力,正是他深受信赖的原因。】

博主兴奋地分析:【“大家注意这个细节!王瑾不仅仅是传声筒,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已的理解和创造。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在职场中,能够准确理解上级意图并完美执行的人已经难得,而能够在执行中优化细节、提升效果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民间百姓们纷纷发言。“原来这就是为什么王瑾大人能成为心腹的原因啊!”

“学到了学到了,以后老板交代任务,要多想一步。”]

“情商和智商的完美结合。”

“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