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圣人到来(4 / 6)

加入书签

p>

袁泽屏退左右,压低声音:“先生可记得天幕曾明示三年后匈奴入侵吗?”

袁泽大声道,“今草原各部表面友好,实则暗流涌动。匈奴仍在漠北虎视。若不及早准备,恐重蹈前朝覆辙。”

他起身踱至松下,仰观初显星斗:“故孤才如此急切——革新兵器以强军力;修订律法以安民心;推广心学以一意志。凡此种种,皆为应对将至之危。”

王阳明神色肃然:“殿下深谋远虑,草民佩服。只是……三年时间,可足否?”

袁泽转身,目光如炬:“若在平日,自然不足。然今有白起练兵,商鞅制器,魏征修法,再有先生推广心学,凝聚人心,孤相信事在人为!”

王阳明深深一揖:“草民愿竭尽所能,助殿下成就大业。”

夜色渐深,星斗满天。袁泽命人在院中设下晚宴,虽只四菜一汤,却精致可口。

二人边吃边谈,从治国理政到心学精要,从北疆防务到民生疾苦,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宴毕,袁泽亲自执灯送王阳明出府。至大门处,王阳明忽止步:“殿下,草民尚有一言。”

“先生请讲。”

王阳明神色郑重:“新政推行,不可操之过急。尤以律法变革,关系天下人心向背。

草民建议殿下可分步实施,先于若干州县试点,见效后再推全国。如此既可减阻力,又能完善细则。”

袁泽沉思片刻,称善:“先生老成谋国之言,孤定谨记。明日即命魏征择数州县为试点。”

王阳明又道:“另,草民观朝中反对之声,多来自老臣。此辈虽思想守旧,却多忠心为国。

殿下若能以心学感化,使其明白新政深意,或可化阻力为助力。”

袁泽叹道:“孤何尝不想?然有些老臣固执已见,难以说动。”

“容草民一试。”王阳明微笑,“三日后,草民愿在招贤堂设讲,专为此辈老臣讲解心学与新政法理。”

袁泽大喜:“甚好!孤即刻下旨,命三品以上官员皆来听讲!”

“殿下不可。”王阳明连忙摆手,“强按牛头不喝水。不若如此,殿下只说是寻常讲学,来去自愿。待草民讲得几回,自有明白人前来。”

袁泽会意:“就依先生所言。”

送走王阳明,袁泽独自返回待贤堂,却见诸葛明已候在院中。

“殿下,”诸葛明躬身施礼,“臣闻王先生来了?”

袁泽笑道:“正是。孤与先生相谈甚欢,先生已允任招贤堂侍读,推广心学。”

诸葛明羽扇轻摇:“贺殿下又得一大才。”

袁泽忽想起什么:“对了,卿可知北疆近况?”

诸葛明神色一肃:“正要禀报殿下。探马来报,匈奴余众正在漠北集结,恐有异动。白起将军已加强边防,然新军训练尚需时日。”

袁泽皱眉:“告知白起,务于一年内练成新军。必要时可增军费,孤命户部优先拨付。”

“臣遵旨。”

诸葛明退下后,袁泽独立院中,仰观星空。

“三年……”他喃喃自语,“但愿还来得及。”

三日后,招贤堂内高朋满座。出乎袁泽意料,不仅众多年轻官员前来,就连一些向来守旧的老臣也慕名而至。堂内坐满,不少人只得立于院中。

王阳明今日着一身深青儒服,更显庄重。所讲题为“心学与治国”,从“致良知”说起,娓娓道来,将心学要义与新政法理相合,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良知即是天理,人皆有之。”王阳明声清音朗,“治国之道,在于启发人之良知,使各尽其能,各得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