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潇湘书院(2 / 3)

加入书签

有机会接触学问,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绍兴的码头边,一群船工正在休息,听到这段故事,纷纷露出敬佩的神情。

“这王阳明先生可真是个大好人!”一位老船工,笑着说道,“讲学还能收蔬菜布料当学费,一点也不嫌弃穷人。不像那些个酸秀才,眼睛里只有钱,见了穷人就躲得远远的。”

旁边一位卖水的少年,眼中满是向往,说道:“我娘一直想让我去读书,可私塾先生嫌我家穷,不肯收我。

要是真有潇湘书院这样的地方,我一定要去听听王阳明先生讲学。”

【后来,有人问王阳明:“先生,您的学问能流传多久呢?”

王阳明微微一笑,指着门前的竹子,意味深长地说:“竹子有枯荣,人生有起伏,但只要人心尚存,良知不灭,这学问便会代代相传,永不断绝。”】

博主背着手学样,下秒笑喷:【说白了就是——只要咱不作妖,这学问就能一直传!

天玄帝望着天幕中王阳明的身影,若有所思:“人心尚存,良知不灭,学问便不断绝。说得好啊!学问的流传,从来不是靠强制灌输,而是靠人心的认同。

只要这世间还有人坚守良知,这份学问就不会消失。”

长孙皇后轻声道:“就像这日月星辰,只要天地存在,它们就会一直照耀大地。王阳明的学问,若能根植于人心,自然能代代相传。”

袁泽摸了摸下巴:“这话有点意思。也就是说,只要咱们心里都有那么点良知,不做坏事,这学问就能一直传下去?

那我可得好好守住自已的良知,也得让身边的人守住,不然就对不起王阳明先生了。”

诸葛明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良知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东西,只要能守住它,王先生的学问自然能流传下去。”

商羊在工部的官署里,听到这段,心里一动。他虽然以前有些贪念,但也知道良知是什么。

【王阳明去世之后,弟子们将他的言论和思想整理成册,编成了《传习录》。

这本书一经问世,便立刻风靡天下,无数人为之痴迷。

有的学子为了抄录这本书,不惜在昏暗的油灯下熬上几个通宵,他们说:“这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比黄金还要珍贵!”】

天玄帝听到《传习录》风靡天下,感慨道:“能有著作流传后世,且如此受欢迎,足见王阳明先生的思想深入人心。

袁泽咂咂嘴:“这《传习录》听着就很厉害啊,比黄金还珍贵?回头要是有这本书,我高低得弄一本看看,到底是什么内容这么吸引人。”

诸葛婉好奇地问:“太子哥哥,那本书里是不是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呀?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熬夜抄录呢?”

袁泽笑道:“可能不只是故事,还有很多能让人明白道理的话吧。等咱们看到了就知道了。”

徽州的一家书坊里,掌柜的正在整理书籍,听到天幕中关于《传习录》的介绍,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赶忙拿出纸笔,认真地记录下来。

“《传习录》?一定要记下来!”掌柜的兴奋地说道,“将来要是真有这本书,我一定要多进些货,肯定能大卖特卖!”

几个抄书匠也围了过来,纷纷说道:“比黄金还珍贵?那这书写得得有多好啊!要是能抄这本书,就算少睡几觉,我们也愿意!”

【心学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它让每一个普通人都相信,自已也能成为圣贤。以往的儒学总是宣扬“圣贤乃天生”,而王阳明却大声疾呼:“满街都是圣人!”

有一位农夫,听闻此言后,挠了挠头,满脸疑惑地问道:“俺只是个种地的粗人,也能成为圣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