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不按套路(1 / 2)
【并且他这人最不按套路走,别人眼里的规矩、架子,在他这儿全是“能变通的活物”,可这“破规矩”不是瞎折腾,是带着暖心的体恤,让人觉得亲近又服气。】
袁泽眼睛一亮:“这我喜欢!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上次我让国子监的老夫子别总逼着学生背死书,他们还跟我急,回头我就拿王阳明先生这话堵他们!”
诸葛婉笑道:“太子哥哥也总爱打破规矩,难怪跟王阳明先生的徒弟。”
【在刑部当差时,审过一个小偷,那小偷被抓时还梗着脖子硬抗,说“反正没活路,你们爱咋咋地”。
别的官见了,早叫人打板子了,王阳明却让人给小偷松了绑,还端来一碗热粥,蹲在地上跟他唠:“我看你不像天生的坏种,是不是家里有难处?爹娘还在不?有娃没?”
小偷刚开始还嘴硬,听着听着就掉了眼泪,说自已女儿得了急病,没钱买药才挺而走险。
王阳明听完,当场掏了自已的俸禄,让手下去抓药,还跟小偷说:“病好了就来找我,我给你找个活计,别再走歪路了。”
后来那小偷真成了个本分的泥瓦匠,见人就说“王大人是我的再生父母”。
王阳明的同僚骂他“坏了审案的规矩”,他却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能把人从歪路上拉回来,比啥规矩都强。”】
苏思雨眼眶湿润:“一碗热粥,几句暖话,就把人从绝路上拉回来了。王先生这是把‘仁’字刻在骨子里了。”
慕容雪轻声道:“他审的哪里是案子,分明是人心啊。知道小偷为啥犯错,比单纯打板子有用多了。”
袁泽拍着桌子:“这才叫审案!回头我就把刑部那些只会打板子的官全换了!小偷也是人,谁没事愿意当贼?肯定是有难处。”
魏征难得没反驳,点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法外有情。王先生此举,既维护了法纪,又存了人情,是真懂治理之道。”
诸葛明笑道:“就像治水,堵不如疏。把小偷逼上绝路,他只会更反抗;给他一条活路,他自然会变好。”
人群里,小媳妇抹着泪:“这小偷也是可怜,要不是为了娃,谁愿意做这事?王先生真是菩萨心肠。”
掌柜接话:“那些只会打板子的官,哪懂这些?他们只想着快点结案,哪管人家死活。”
一名伙计也接话道,“真希望太子殿下能够尽早登基。”
【讲学的时候更随性。别人讲学要搭高台、摆香案,学生得恭恭敬敬跪着听,他偏不。
在龙场时,就在山洞前的空地上,他盘腿坐着,学生们或坐或站,有老农扛着锄头来听,他就指着地里的苗说:“你们看这苗,得顺着根浇水,学问也一样,得顺着人心讲,不然听着也白听。”
有回天阴得厉害,下起了小雨,学生们要找地方避雨,他摆摆手:“淋点雨怕啥?咱讲‘心即理’,心里亮堂,比啥遮雨的棚子都管用。”
说着就接着讲,雨水打湿了他的胡子,他也不在意,学生们听得反倒更认真了。】
赵渊捋着胡须,面露愧色:“老夫讲学,确实太过拘泥形式了。王先生这番话,让老夫汗颜。”
诸葛婉拍手:“好啊好啊!在田埂上讲课肯定有意思,还能看庄稼长啥样。”
长孙皇后浅笑:“学问本就来自生活,能在田埂上、雨地里讲学,才是真把学问融进骨子里了。”
天玄帝颔首:“民为邦本,学问若脱离百姓,脱离生活,再高深也没用。王先生这是把学问讲到百姓心坎里去了。”
【晚年在绍兴讲学,来的人太多,书院的门都被挤破了,有个瞎眼的老婆婆拄着拐杖来,说“想听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