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户部尚书(2 / 3)
入者,亦悖而出’,聚财太甚,必遭反噬。”
“他聚的是国财,又不是私财。”袁泽笑着解释,“就像家里过日子,男人在外挣钱,女人操持家务,各司其职罢了。
商羊赚钱是为了让大乾能办教育、修水利、强国防——这可不是贪财,是为国理财。”
诸葛明笑道:“常说,治国如持家,手里得有活钱。当年关中大旱,若不是国库有余粮,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商羊能让国库充盈,是大功一件。”
【当时国策变动大,昭文帝要搞普及教育,要钱;收服他国,打仗要钱;建坝赈灾,修桥铺路,样样都离不开钱。但有商羊在,这些钱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袁泽掰着手指头数:“普及教育、打仗、赈灾、修路……哪样不是烧钱的主?商羊能把这些窟窿都填上,这本事,怕是比财神爷还厉害。”
魏征却忧心忡忡:“摊子铺得太大,恐难长久。当年武帝开疆拓土,耗尽文景之治的积蓄,结果晚年天下动荡。如此大兴土木,恐怕重蹈覆辙?”
“武帝的问题,在于只出不进。”诸葛明指着地图,“商羊不一样,他每花一笔钱,都能生出更多钱。比如修水渠,看似花钱,却能让粮食增产,税收自然跟着涨;铺路能让商路畅通,贸易税也会增加——这是良性啊。”
陈嘉庚点头道:“老臣家乡有句老话:‘舍不得种子,打不着粮食’。商羊花的钱,都是‘种子钱’,迟早能长出更多粮食。”
【他不像以前的户部尚书那样,一要钱就哭穷,而是自已想办法解决问题,从来不让昭文帝为钱发愁。】
袁泽听到这里,忍不住拍了下手:“这才是干实事的!以前我看史书,总见大臣说‘国库空虚,恳请陛下节俭’,合着除了哭穷就没别的招了?商羊这叫‘办法总比困难多’。”
魏征却摇头:“此乃权臣之兆!财政大权尽归一人之手,若他有异心,岂不是能随意调动国库?当年王莽就是靠着掌管国库,才一步步篡夺了汉室江山!”
“商羊若想篡权,何必等到现在?”袁泽挑眉,“他手握三州经济,要兵有兵,要钱有钱,真想反,昭文帝未必拦得住。
可他不仅没反,还把钱都用在了国家建设上——这忠心,还不够明显?”
白起瓮声瓮气地接话:“忠不忠,看行动。商羊没反,就是忠。”
诸葛婉笑着说:“魏大人就是想太多。商羊大人要是坏人,怎么会帮昭文帝做那么多好事?就像我爹说的,看人不能光看过去,得看现在做了啥。”
【身为掌管大乾国库的关键人物,商羊无时无刻不在绞尽脑汁充盈国库 。比如说,他推出了一套监狱探监收费项目,同时发动犯人劳作创造价值;
从海里捞出各种珍奇物件,高价卖给贵族赚取钱财;还组织全国商人加入国家商会,以国家认证的名头进行商业活动,本质上是帮助国家统一物价、稳定社会秩序。
而且还能让商人们心甘情愿地每年从自已腰包掏出一部分钱财充实国库,可谓一举两得。】
袁泽听到“监狱探监收费”,忍不住笑出声:“这商羊可真能想,连监狱都能变成生财之道!这要是搁在咱们这儿,言官不得骂他‘与囚徒争利’?”
魏征脸色铁青:“简直是荒唐!监狱乃教化之地,岂能用来牟利?探监收费,这是把人情都明码标价了!商羊如此唯利是图,简直有辱斯文!”
“斯文不能当饭吃。”袁泽收起笑容,正色道,“犯人劳作,既能让他们改过自新,又能创造价值,总比让他们在牢里白吃闲饭强;
探监收费,能让国库多一笔收入,用来改善狱卒待遇、修建牢房——这叫一举多得。至于卖海货给贵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