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缺一不可(1 / 2)
博主翻开手中的资料,念道:【“昭文帝说,“谁言士者贵?谁言商者轻?谁言工者卑微如草?谁言农民微末如尘?
做官出仕,不是为了成为高高在上的士,而是要成为对大乾有用之人。而对大乾有用的人,除了官员,还有百姓。百姓中有商人、工人、农夫、医者等千百种行业的人,他们同样重要。”】
袁泽听完,目光灼灼地看向天慕:“这话真是说到根子上了!做官不是为了高人一等,是为了做事;
百姓也不是为了衬托士籍的高贵,是各有各的用处。
你说,这天下少了农夫,谁来种粮?少了工匠,谁来造器物?”
魏征捻着胡须,眉头渐渐舒展:“这话虽直白,却句句在理。为官者若忘了‘有用’二字,只知作威作福,那便是朝廷的蛀虫。
只是……士者掌教化,定规矩,若失了体面,恐难推行政令。”
“体面不是靠身份给的,是靠做事挣的,”陈嘉庚放下茶碗,“老臣在南洋见过一个部落首领,穿得跟普通族人一样,可族人都敬他如神,因为他带领族人开荒地、修水渠,让大家能吃饱饭。
这样的体面,比士籍的身份金贵多了。”
诸葛明接话道:“殿下,天下事千头万绪,非一人能尽知。治理黄河,需懂水利的;管理粮仓,需懂农桑的;通商贾,需懂市价的——这些人才,未必都在士籍里。”
诸葛婉捧着刚画好的《百业图》,指着上面的医者道:“太子哥哥你看,这医者能救死扶伤,这农夫能种出粮食,缺了谁都不行。
前儿我风寒,还是街坊张大夫治好的,他是医籍,按规矩比士籍低贱,可他救了我的命啊!”
此时来到东宫的长孙皇后笑着说:“婉儿说得是。就像一家人过日子,丈夫耕地,妻子织布,孩子读书,各有各的用处,哪能分谁贵谁贱?国家也是一样,少了谁都不行。”
天玄帝看向袁泽,语重心长道:“你记住,天下是大乾的天下,不是士族一家的天下。
千万不能让阶级固化,进而导致人才无法流动,从而导致民众起义。”
袁泽躬身道:“父皇教训的是。儿臣明白了,以后儿臣执掌天下,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无论从事什么行当,只要对国家有益,就该被敬重。”
城东的药铺里,白发苍苍的张大夫正给一个孩童诊脉,旁边几个候诊的百姓正议论天幕上的话。
一个中年妇人抹着眼泪说:“张大夫,您听见没?天幕上说咱百姓也一样重要!您救了这么多人,比那些只会空谈的官老爷有用多了!”
张大夫放下诊脉的手,叹了口气:“我从医五十年,不管是不是贱籍都不重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一个挑着柴担的老汉接话,“去年瘟疫,县太爷带着士籍老爷们跑了,是谁守在城里开药铺、治病人?是您张大夫!您才是大乾的功臣!”
“就是!”旁边一个卖布的商贩道,“我儿子小时候出天花,是您熬夜守着才救回来的。
您这样的伟人,凭啥比士籍低贱?我看啊,那些只会克扣赈灾粮的官老爷,才是真的卑贱!”
张大夫看着眼前这些朴实的百姓,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若真能像昭文帝陛下说的那样,凭‘有用’论高低,我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到底谁贱谁贵?该如何定义?帝王统一国家,丞相治理百官,官员管理四方。文人书写道理,武人守护平安,工者凭借巧思创造万物,医者治病救人,商人互通有无,可活国民之利,农夫辛苦种粮,可饱人肚腹。
一国之中,能缺少任何一种人吗?人能没有利益、粮食、衣物、外物依靠吗?既然不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