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自首(2 / 3)
救民也是真。就像这茶,先苦后甘才叫滋味,总不能因为第一口苦,就说整碗都该倒了。”
【昭文帝得知他的事迹后,念其幡然醒悟,又将贪墨的钱财悉数交出用于赈灾,便免了他的死罪,并且因其才华邀其入官当差。】
染坊的周掌柜正往染缸里撒染料,看着商羊穿着粗布官服在街头巡查,见着挑担的小贩就伸手扶一把,手里的木桨停了停。旁边伙计笑着说:“掌柜的,您看他现在多威风,比以前藏金子时体面多了。”
周掌柜舀起一瓢染液倒进缸里,蓝色在水中漫开:“体面不在衣裳,在脚下的路。他以前踩着银子走路,脚底下虚浮;现在踩着泥土办事,每一步都扎实。”
伙计挠挠头:“可他毕竟是戴罪之身,百姓能服他?”
周掌柜指着天幕街上百姓跟商羊打招呼的笑脸:“你看那卖菜的王婶给他塞萝卜,修鞋的老李给他递板凳——人心是秤,称得出谁是真心办事的。”
【有人肯定要问了,商羊揣着金山银山,为啥不早把钱给先前的官府,非要等昭文帝来了才露面?”博主的声音带着点说书人的顿挫。
【“这可不是他傻,是他精着呢!乱世里的银子就像块烧红的烙铁,不是随便谁都能接得住的。
先前那些乱军和贪官,见了银子比见亲娘还亲,你把钱递过去,他转头就敢把粮食运去倒卖,哪会管老百姓饿不饿肚子?】
【“可昭文帝不一样啊,”博主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敬佩,“人家从起兵那天起,就没把银子当回事。路过灾荒地界,亲自带着士兵给老百姓分粮;
见着塌了的房子,脱下衣服都要帮着搭两砖。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知道这位主儿是真为咱们过日子的。
商羊等的就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只有昭文帝这样的英明神武的君主,才能让那些银子变成灾民碗里的热粥、身上的棉衣,而不是贪官腰包里的私房钱!”】
东宫书房里,袁泽正托着下巴听着,忽然“啪”地一拍桌案,眼里闪着光:“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商羊这哪是藏钱,分明是在给银子找个好归宿!”
诸葛明捧着卷宗点头:“殿下所言极是。商羊藏银,藏的是一份清醒。他知道乱军当道时,钱财只会招来祸患;唯有遇着殿下您这样的明主,才能让金银真正发挥用处。”
袁泽转着玉佩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宫墙:“你说他那会儿看着亲娘受苦,心里得多熬煎?一边是能换救命粮的银子,一边是拿出来就可能掉脑袋的风险,换作是我,怕是早就乱了方寸。”
诸葛婉抱着白猫从屏风后走出来,辫子梢扫过砚台:“太子哥哥,他肯定夜夜睡不着吧?怀里揣着能救娘的钱,却不敢拿出来,这种滋味比挨饿还难受。”
袁泽回身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所以说他后来把银子全捐了,一半是赎罪,一半是想让天下少几个像他娘那样的人。这种心思,倒比那些只会喊着‘为民’的清官实在多了。”
城根下的老槐树下,张老汉磕着烟袋锅子,接话道:“可不是嘛!前年我侄子在粮铺当伙计,见着当官的把赈灾粮往自家粮仓运,上去理论,被打得躺了半个月。那时候的官,哪配碰商羊的银子?”
李木匠擦着刨子哼了一声:“挺聪明的!要是早把钱给了那些混账东西,现在怕是连他娘的坟头都找不着了。”
王婆端着粗瓷碗往地上啐了一口:“这就叫‘好钢用在刀刃上’!昭文帝是把好刀,商羊这银子,总算没白瞎。”
【“你们再想想,”博主的声音又响起来,带着几分唏嘘,“商羊藏银子的那些日子,怕是比谁都煎熬。
白天看着老娘日渐虚弱,夜里摸着怀里的碎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