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民心(2 / 2)
背后,就有这样一个人——诸葛明。
丞相诸葛明,可以说是昭文帝的得力助手,他的存在让昭文帝在后勤方面完全无需担忧。]
朝堂上,大臣们听着天幕中对诸葛明的赞誉,皆露出钦佩之色。有的大臣小声议论:“如此贤能之臣,实乃大乾之幸。”
天玄帝看着画面,心中也不免有些感慨,他深知一个贤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在与匈奴的战斗中,丞相诸葛明那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啊!既要筹备粮草,又得处理后方的杂七杂八的事儿。
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一个安稳的大后方,那可是前线打胜仗的关键呐!可这时候的大盛,被长期的战乱折腾得够呛,后方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基础设施破坏得一塌糊涂,道路不通,桥梁也塌了,交通直接瘫痪,这可让粮草运输和军队调动难上加难啊!
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穷得叮当响,疾病还到处横行,真是苦不堪言呐!心惶惶。诸葛明意识到,要想让前线的将士们安心作战,必须先稳定后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翰林院学士白崇山捋须长笑:“妙哉!昔年孙子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诸葛先生直言‘后方不稳,前线必溃’,实乃将古之兵法融会贯通!若无稳固根基,纵百万雄师亦如无根浮萍!”
绿林首领铁掌虎拍着大腿叫好:“这话糙理不糙!俺们劫富济贫时都晓得先找好退路,何况行军打仗?诸葛先生把大后方比作‘将士的脊梁’,绝了!”
太学讲堂内,青年学子们争相传抄天幕语录。寒门学子陈景高举竹简高呼:“先生之语,如醍醐灌顶!吾辈当效诸葛先生,钻研农桑、水利之学,他日定要筑牢我大乾根基。”
就连街头玩耍的孩童,都奶声奶气地传唱新童谣:后方稳,前线胜,诸葛先生看得清!
[并且丞相诸葛明常常亲率百姓修复道路与桥梁。他挽起衣袖,操起工具,与百姓一同劳作。掘土、移石、筑路,每项工作皆亲力亲为。
其身影于施工现场来回穿梭,时或指挥百姓摆放石块,时或协助年老体弱之百姓搬运重物。于炎炎烈日下,其汗水浸湿衣衫,然其全然不以为意。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其中的辛苦程度简直难以言表!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丞相不仅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还要时刻关注着百姓的生活状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