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婚事 赐封(二合一)(3 / 4)

加入书签

“陛下!”

杨朴在文臣中见着此事推行下去,随即走出:“臣以为,国不可无君,君不可无后。如今江山初定,万民仰望,朝堂事务虽得陛下英明决断,但立后之事关乎宗庙社稷、天下长治久安,尤为紧要。”

吕布皱下眉头。

杨朴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语气愈加郑重:“如今陛下乃一国之君,未立皇后,未树家邦之基,恐非长策。臣请陛下尽早选后,后宫有主,则内外和睦;后位得贤,则天下归心。”

轻轻敲了下龙椅,坐着的身影摇摇头:“杨爱卿所言朕心中有数,只是此时国朝初立,诸多事情都迫在眉睫,后宫之事反是不那般急迫,此事可后议。”

“如此,臣请陛下册封诸妃,要知名正,则言顺。后宫有旧时侧王妃四人,可封妃嫔之位。”

“准。”吕布一点头:“之后会发诏公布。”

杨朴点头:“如此,臣还有一事,我朝初立,然四方之国未知,当派使者沟通四方,以宣扬陛下名声。”

“此事交于礼部,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

“臣遵旨。”随后退了两步回去,示意自己说完。

吕布点下头,看下御阶下两旁的身影,几乎都是这几年的老人,新面孔唯有卢彦伦等少数几人,沉思下开口:“如今朝廷百废待兴,各部人手有些不足,朕意可于来年春日开一次科举,吸纳一些英才为朕所用。”

看向退回去的杨朴与站着的高桢:“杨爱卿、高爱卿。”

“臣在。”x2

两道身影走出来。

“你二早年都有参与过科举,有着经验,此次科举由你二人主持,今后仍是如旧,每三年一次。”

“遵旨。”

吕布点点头,看下下边,一旁的太监见状方才喊一声:“退朝。”

……

时间快要进入孟秋,天气逐渐炎热,各种虫鸣之声充斥于耳。

一同传入世人耳中的,还有北方齐国齐王登基称帝之事,经过乔冽通过游士府探子之口,这消息在齐国境内几乎人尽皆知,就是辽国中京、南京两道也有传开。

对于齐王为人、做过什么,辽东其实不用刻意的宣传,这一地的百姓经过三四年的时间都是知晓的。

除了南边镇海府一地,最支持的则是辽阳府内的百姓,经过多次动乱,终于在吕布的手中安稳下来,如今更是有人传,齐军将耶律延禧打的迁都,更是加大了辽东各郡人心中那份振奋。

毕竟普通平民百姓没多少见识,只是以国土面积估算强弱,按他们想法,辽国地阔人多,他等之前又尽是辽国臣民,在他等心中那自然要比齐强大不少,如今几战下来己方气势如虹,吞没不少辽国之地,自是让心中那份天平调转,加上不少人家子弟在军中搏杀,得了不少田产、牲畜,更是支持齐王登基为皇。

而上京道投降的郡县,更加欣喜,耶律延禧不管朝政不关他们事,然而从天庆四年起,每年都与东边的金国打仗,各种徭役、征税,民间早就不堪负荷,更别提败兵回来,朝廷无法约束,任其抢掠民间财产,怨言更多。

后来又多了一个齐国,几次大战下来尽败不说,更是重新征兵要与齐战,耶律延禧顿时在民间又多一个穷兵黩武的形象,自然,老百姓不知成语为何,却是不妨碍他们领会这个意思。

如今齐国入主,不用再服徭役、不用再多缴杂税,使得不少人家欢天喜地,又有知晓齐人军功制的人为之宣扬,自然引来不少人的支持。

在辽国得不到的东西,在齐国或许就可获得,这几乎是穷苦人家,或是自持有勇力之辈的心思。

而相比外面百姓的欢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