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7章 工作冗余(2 / 3)

加入书签

字栏里留下笔迹,都该被记住。因为推动着往前走的,从来不是那些光鲜的报告,不是那些打印整齐的名字,是扛着责任不撒手的人,是他们,把“后续”变成了“现在”,把“研究”变成了“行动”,成了真正让历史往前挪的力量。

在官场里泡得久了,连骨头缝都浸着门道。那些写在红头文件里的黑体字,不过是挂在墙上的画皮,真正管用的规矩都藏在觥筹交错的酒局里,刻在茶杯沿与公文包的碰撞声中。权力的分量得用秤称——不是天平上锱铢必较的公正秤,是揣在袖口里的戥子,称的是人情冷暖、利益轻重。

你看会议室里,投影仪投出满墙的“重点工作部署”,领导们握着激光笔指点江山,“要高度重视”“要加快推进”的口号震得水晶吊灯直晃悠。掌声像涨潮的潮水,从主桌漫到角落,连茶水间的保温壶都跟着嗡嗡作响。可散会后再看,那些印着红章的督办单,不过是办公桌上积灰的装饰品。真正要啃下硬骨头时,文件里的豪言壮语连半张牛皮纸都抵不上,还得靠私下里磨破嘴皮子、跑断腿,用交情和利益搭起的桥,才能把政令送到该去的地方。

欲成经天纬地之业,空谈“担当”不过纸上谈兵,唯执淬血之刃方能披荆斩棘。此刃非庙堂案头的鎏金摆件,而是能剜腐肉、断症结的利器。世人皆道大事可循规蹈矩,却不知革故鼎新时,每触及盘根错节的陈疴痼疾,每撼动犬牙交错的利益版图,皆如暗夜行舟。半步不慎,未成形的宏图便会化作市井巷陌的流言蜚语,待幡然醒悟,早成镜花水月。更遑论这浊浪滔天的局中,有时需佯作雾里看花,有时得暗度陈仓,若执意洁身自好、守正不阿,这破局之战,从开篇便已输了三分。

可偏偏有人觉得,守着规矩就万事大吉。那些捧着旧章程、连汇报都要抠标点的人,平日里把表面功夫做得分毫不差,报表能填得漂漂亮亮,记录能理得整整齐齐。可真到了要在“按规矩”和“办成事”之间选条路的时候,他们只会往后缩。你指望他们扛着劲儿去破局?指望他们沾一点不那么干净的事?门都没有——这种时候,他们那些“规矩”,全成了躲事的挡箭牌。

所以啊,要办这事,就得要把真刀。这刀得快,快到一出手就没给人反应的余地,快到那些杂音还没冒头就被摁下去。慢半拍?等你琢磨透了,事儿早黄了,对手早把路堵死了。

光快还不够,这刀还得硬。不能见着熟人就软,不能碰着人情就收劲。有时候你要砍的,就是那些打着“老关系”“老面子”的软茬,你要是犹豫一下,刀就卡那儿了,后面的路更没法走。规矩这东西,该破的时候就得破;人情再重,该断的时候也得断——真绊脚的,从来不是纸上的条条框框,是心里那点舍不得、放不开。

可最要紧的,还是这刀得无情。别想着留余地,别想着“下次好见面”。你今天让一步,明天那步就可能变成扎在你自己胸口的刀子。那些被你放过的人,不会念你的好,只会转头就把你费尽心机搭的架子拆得稀碎。这不是心狠,是办这事的本分——你要的是成事,不是当老好人。

说到底,官场里的事,从来不是靠嘴说、靠规矩熬就能成的。要动真的,就得有真家伙,就得认清楚:有些时候,软的、守着的、干净的,偏偏就是最没用的。

可世人多只见这刀的锋,少见这刃的险。锋利从来都是双刃剑——它能剜腐肉、断症结,也能在挥刀的间隙,把寒光映在自己的颈侧。这刀无往不利时,藏在刃背的风险也如影随形,重到足以压垮攥刀的手,致命到能让半生经营的根基一夜崩塌。

用刀的人,得时刻把心悬在嗓子眼。你以为刀锋对准的是盘根错节的阻碍,却忘了权力的海沟里藏着看不见的暗流——可能是某次挥刀后,暗处递来的匿名折子,把“越矩”的痕迹描得清清楚楚;可能是斩碎旧利益时,漏网的余党在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