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旦夕即至(1 / 2)
江陵城,江风裹挟着水汽穿城而过,却吹不散州牧府议事堂里的凝重。
刘备身着玄色龙纹朝服,端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那枚温润的玉镇纸,眉头拧成了川字。
他抬眼望向阶下的诸葛亮,声音里满是挥之不去的愁绪:“孔明,前线已逾三日无军情传回,罗彦的五十万新军压境,那八卦阵……当真能撑得住吗?”
诸葛亮一袭素色纶巾,羽扇轻摇,可垂在袖中的指尖却悄然收紧——这八卦阵是他耗半年心血,糅合《易经》八卦与兵法要义布下的绝杀之阵,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环环相扣,阵中暗设硫磺火油、陷坑绊索,更引五行环绕阵脚,按常理足以阻敌半月。
可刘备眼中的焦虑,像一根细刺扎在他心头。
他定了定神,羽扇在掌心轻轻一叩,声音沉稳如江底磐石:“陛下宽心。
臣这八卦阵,门门相生亦相克,纵是百万雄师,若无通晓阵眼之人引路,便是无头苍蝇。
罗彦纵然善战,不懂其中奥妙,想要破阵,可谓天方夜谭。”
刘备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动,他望着诸葛亮那双总是透着笃定的眼眸,想起赤壁之战时的草船借箭、空城退敌,心头的慌意渐渐淡了些。
他点了点头,玉镇纸在案上轻轻一磕:“既如此,那便依先生之计。
只要能挡住新军,江陵便无忧了。”
话音未落,议事堂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如惊雷般砸在青石板上。
刘备猛地直起身,龙椅扶手被他攥得咯吱作响;诸葛亮的羽扇也骤然停住,目光锐利地扫向门口。
只见一名斥候浑身浴血,甲胄破碎,踉跄着扑进堂内,“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得几乎断裂:“启禀陛下!
大事不好——新军……新军已破八卦阵,此刻正挥师南下,前锋距江陵不足百里!”
“什么?”
刘备如遭雷击,猛地站起身,玄色朝服的下摆扫过案几,茶盏“当啷”
落地,青瓷碎片溅了一地。
他快步走到斥候面前,双手抓住对方的肩膀,声音因震惊而颤抖:“破了?怎么会这么快?孔明说此阵至少能挡十日,这才三日……怎么就破了?”
诸葛亮也惊得后退半步,羽扇“啪”
地合在掌心,扇骨被他攥得白。
他强压下心头的震动,蹲下身追问,声音里难得带了几分急切:“汝且仔细说,新军是如何破阵的?可有高人相助?”
他不信以罗彦麾下将领的能耐,能在三日之内勘破此阵,除非……
斥候咽了口血水,艰难回话道:“回丞相,破阵之人并非新军将领,而是襄阳的黄承彦老先生!
他带着数名随从至阵前,指导新军将士依其指引,一个时辰便冲破阵眼,随后,很快八个阵门便被破了……”
“黄承彦……”
诸葛亮喃喃重复着这个名字,紧绷的脊背缓缓松弛,眼底却掠过一丝复杂的怅然。
他站起身,羽扇重新展开,轻轻摇了两下,语气带着几分了然道:“原来是他。
当年在襄阳草庐,吾与庞德公、水镜先生(司马徽)、黄公覆(黄承彦)一同推演此阵,他对八门运转、阵眼排布了如指掌。
既是他出手,这阵破得便不奇怪了。”
刘备这才稍稍稳住心神,可脸色依旧惨白。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江陵”
二字上,声音里满是焦灼:“孔明,阵已破,罗彦大军旦夕即至,咱们该如何行事?
诸葛亮凝视着地图上纵横交错的江河脉络,沉默片刻,羽扇突然指向汉水流域的“扬口”
:“陛下莫慌,罗彦虽破阵,但其粮道与后路皆系于扬口水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