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父子出征(1 / 2)
蔡琰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捷儿,这是汝成为太子的必经之路。
陛下心目中的太子,要文武双全,汝只有在军中历练,立下军功,才能得到陛下的认可。
相信母妃,这对你来说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成长。”
她的眼神中满是慈爱和期望,希望儿子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蔡邕也在一旁说道:“捷儿,汝母妃说得对。
汝不能一直躲在温室里,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吾等会在背后支持汝,放心去吧。”
罗捷看着外祖母和母亲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抵触渐渐消散,他握紧拳头,点了点头,“外祖父、母亲,吾明白了,吾会努力的。”
他的眼神中露出坚定的光芒,似乎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蔡邕随即说道:“眼下就是机会,陛下准备御驾亲征,出兵鲜卑,捷儿汝主动去向陛下请命吧!
罗捷定了定眼神,回应道:“吾着就去。”
…………
不一会儿,罗捷便来到御书房外,而此刻,御书房内,檀香袅袅,罗彦伏案批阅奏折,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似是诉说着朝中诸事繁杂。
朱笔在奏折上落下,勾勒出或肯定或否定的批语,窗外暮色渐浓,却也未能让这位天子停下手中的工作。
“父皇。”
一声沉稳的呼唤打破了御书房内的寂静。
罗彦抬眼望去,只见大皇子罗捷身着一袭藏青锦袍,身姿挺拔地立于书房门口。
他的面容俊朗,眉眼间透着坚毅,又有着少年人特有的英气,与罗彦有几分相似。
罗彦放下手中朱笔,微微颔,示意罗捷进来。
罗捷稳步上前,在御案前站定,行礼之后,目光灼灼地看向罗彦,声音坚定:“父皇,儿臣今日前来,是想主动请缨,随父皇出征鲜卑。
儿臣听闻鲜卑轲比能集结了三十万骑兵,心中难安,愿为父皇分忧,为吾大新江山社稷尽一份力。”
罗彦闻言,眼神微微一凝,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儿子,缓缓开口:“这主意,是汝自己的意思,还是汝母妃撺掇的?”
话语中带着几分审视,帝王心思难测,罗彦要确定自己这个大儿子的心性。
罗捷心中一紧,却并未慌乱,挺直脊背,语气诚恳:“回父皇,这确是儿臣自己的想法。
儿臣自幼熟读兵书,心怀壮志,渴望能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为父皇和吾朝立下战功,绝无他人指使。”
他的眼神中满是真诚与坚定,试图让父皇相信自己的决心。
罗彦轻轻摩挲着案上的镇纸,沉吟片刻,说道:“捷儿,汝可知军中生活的艰苦?风餐露宿是常事,战场上刀剑无眼,稍有不慎便会丢了性命。
每日行军赶路,疲惫不堪,还要面对敌人的狡猾与凶狠。
这可不是汝在宫中读书写字,能轻松应对的。”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忧虑,作为父亲,他自然不希望儿子去冒险。
罗捷的脸色微微一变,想到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心中难免生出一丝畏惧。
但很快,他又想起自己心中的抱负,想起百姓因战事受苦,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父皇,儿臣知晓军中艰苦,也明白其中危险。
但儿臣既为皇子,便应当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儿臣不怕吃苦,更不惧危险。
儿臣愿在战场上历练,积累经验,日后能更好地为父皇分忧。”
罗彦看着儿子眼中的坚定,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的是儿子有如此志向和勇气,担忧的是战场上瞬息万变,不知儿子能否平安归来。
他叹了口气,说道:“捷儿,汝有这份心,父皇很是欣慰。
但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