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商人(2 / 4)

加入书签

俯身结交、委曲求全的道理,终究是在一场无声的倾轧中被罢黜还乡,那身心心念念的官袍,也就穿了不到两年,便被一道谕令硬生生扒了下来。

回乡之后,穷困潦倒,生计无着。昔日那些追捧奉承的嘴脸,转眼间便变得冷漠疏离。昔日同窗,大多视若无睹。他那颗高傲的心,一度被踩在泥里。最终,是那个他一向瞧不起的将门出身的伯母,赵家老太君,用变卖嫁妆的银子,让他放下了读书人的清高,从一行一担的布匹生意做起。

谁能想到,他在官场上处处碰壁,在商场上却如鱼得水。

赵邳发现,那些看似复杂的人情世故,在银钱面前,都变得异常简单。

二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赵家已是荣昌城首富,富甲一方。

“呵。”

赵邳发出一声轻不可闻的自嘲,带着几分荒诞与讽刺。端起茶杯,杯中映出的,是一张温文尔雅,却又无比陌生的脸。那张脸上挂着一个模糊不清的笑容,仿佛在嘲笑他,嘲笑那个曾经的清高书生,如今却成了满身铜臭的奸商。这面容与心中的自我,何其割裂?

思绪被叩门声打断。

“老爷,县尊大人到了。”

门外,管家周老头的声音带着几分恭敬。

赵邳神色一怔,唇边的自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站起身亲自去迎。

不多时,一个五短身材、留着两撇鼠须的男子被请了进来。

此人穿着一套簇新的青色官袍,挺着略显肥胖的肚子,正是荣昌县令。

县令脸上堆着笑,小眼睛里精光闪烁,透着一股子市侩气。

“明府深夜到访,真是令寒舍蓬踄生辉。”

赵邳躬身拱手,语气诚恳,恰到好处的恭维,既显亲近,又不失分寸。

“子谦兄莫要取笑我了。”

县令摆摆手,声音粗哑,带着几分官腔,又几分市井气。其自顾自坐下,接过下人奉上的茶,挥退了旁人。

待房间内只剩下他们二人,县令才压低声音,问道:“城南那块地,你当真要?”县

抿了一口茶,那双小眼睛透过茶雾,直勾勾地盯着赵邳。

“不过是想着再开一间染坊罢了。”

赵邳微微一笑,端起茶壶,亲自为县令续上茶水,动作从容而优雅,仿佛这并非贿赂,而是友人间的温情。

“染坊生意,利润丰厚,总能为县里带来不少赋税。至于那城中几处庙宇的修缮香火钱,明府放心,赵某早已备下,绝不会少了明府那一份,定然让众神感念明府的功德无量。”

县令嘿嘿一笑,搓了搓肥厚的手掌,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你我同窗一场,说这些就见外了。赵兄做生意是把好手,这份孝敬,我替神佛收下了。”

说到这里,县令话锋一转,眉梢微蹙,带着一丝试探:“只是那地界上住着些刁民,油盐不进,怕是不好动迁。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那儿,又惯会闹腾,若是闹到府城去,你我脸上可都不好看。”

“些许浮财,总能让他们闭嘴的。”

赵邳语气依旧平淡,他瞥了一眼县令,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虽然很快便消失不见。“明府只需出面安抚一二,剩下的,自然有赵某手下之人去办。”

赵邳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目光深邃,仿佛已将所有变数尽数掌控。

两人又密谈了半个时辰。屋内的气氛从最初的试探,到后来的默契,再到最后的交易达成,一切都水到渠成。县令心满意足地走了,步履轻快,仿佛踩在云端,脸上挂着志得意满的笑容。

书房内,赵邳嘴角的笑意却渐渐变得冰冷。

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一株枯死的石榴树,树干干枯,枝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