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李治耕籍安边记(2 / 2)

加入书签

是一举两得啊!”

李治听了,心中十分满意。

他在园子里逛了一会儿,欣赏了各种竹子的姿态和风景,然后带着大臣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司竹园,返回皇宫。这一天的出行虽然短暂,但却让李治感到轻松愉快。

时光荏苒,眨眼间便到了二月十四这一天,宫中接连颁布了两道至关重要的旨意。

其一,任命工部尚书高藏为辽东都督,并赐予他朝鲜郡王的封号,派遣他返回安东府,去安抚那些尚未归附的高丽部众;

其二,任命司农卿扶余隆为熊津州都督,同时封他为带方郡王,责令他前往熊津州,去安抚那里的百济余部。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高藏乃是高丽王族的后裔,而扶余隆则是百济王族的后人。

由他们回去安抚各自的旧部,无疑会更容易被当地百姓所接受,进而有助于稳定安东和熊津两地的局势。

在召见高藏时,唐高宗李治还特意对他千叮咛万嘱咐:

“你此番回去之后,一定要多与高丽的百姓们交流沟通,将朝廷的善意传达给他们。

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安心耕种、踏实过日子,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官府求助,朝廷绝对不会亏待他们。切不可让那些心怀叵测、妄图滋事生非之人有机可乘,务必将安东府牢牢地稳住。”

高藏深深地鞠了一躬,恭敬地回答:

“圣人请放心,微臣必定会全心全意地去做,竭尽全力安抚好百姓,绝不会让朝廷为此担忧。”他的声音坚定而诚恳,仿佛已经将这项任务视为自己的使命。

紧接着,李治召见了扶余隆。

李治同样对他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百济那边的情况和高丽颇为相似,你此去之后,要特别关注百姓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比什么都重要。若是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独自承担,一定要及时向朝廷禀报,我们会共同想办法解决。”

扶余隆认真地听着李治的教诲,频频点头表示明白:

“微臣谨记圣上的嘱托,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一定会妥善安抚好百济的旧部。”

就在同一天,朝廷还下达了另一道重要的旨意,决定将安东都护府迁移至新城。

这一举措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当地的局势。

在此之前,安东都护府的地理位置与高丽旧部聚居地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管理和统治带来了不便。然而,当安东都护府迁至新城后,其与高藏和扶余隆所负责的区域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这使得统领和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负责迁府事宜的官员向李治郑重承诺:

“圣人,关于迁府一事,我们定会全力以赴,尽快完成。

首先,我们将集中精力建造新的官署,确保其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待官署建成后,再逐步迁移文书和相关人员,如此一来,便不会对政务的处理造成延误。”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知晓,然后嘱咐:

“不必过于匆忙,务必将各项事务处理妥当。尤其是对于百姓的安置问题,更要格外关注,切不可因迁府之举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官员赶忙应声,表示定会谨遵圣意,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妥善安排好他们的生活。随后,他转身离去,迅速着手安排迁府的各项具体事宜,以确保整个过程顺利进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