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李义府擢授吏部尚书(2 / 3)

加入书签

赴任仪节,着有司依例预备,即日内赴部视事。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李义府起初听得糊里糊涂,待听到“擢授吏部尚书”几个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股狂喜从脚底板直冲头顶,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刚才的恐惧一扫而空,只剩下满满的激动和得意。他赶忙使劲磕了几个响头,声音都变了调:

“臣……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瑜在一旁看着李义府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嘴角撇了撇,心里头老大不乐意,脸上也带出几分嫌弃,不耐烦地挥挥手:

“行了行了,别磕了。李尚书,赶紧回去收拾收拾,随我去长安面见圣人吧!”

李义府连忙应着“是是是”,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圣旨,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

他也顾不上拍身上的土,乐颠颠地跟着张瑜身后,一路盘算着回长安后的风光,脚步都轻快了不少,跟着张瑜的队伍,往长安而去。

回到长安的第二日清晨,李义府便换上簇新的绯色官袍,带着两个小厮匆匆赶往大明宫。

朱雀大街上晨雾未散,他却嫌马车太慢,索性掀开车帘催着驭手加鞭,靴底蹭着踏板咯咯作响。

值守的金吾卫认得他车驾,老远便挑开了宫门的铁链,铜环在青石地上拖出刺耳声响。

垂拱殿内檀香袅袅,李义府刚踏上丹墀就收住脚步,整理了三次袍角才趋步上前。

御座上的李治正翻着西域送来的急报,听见脚步声头也未抬,直到李义府膝盖轻触金砖的闷响传来,才从卷宗上挪开目光。

"微臣李义府,参见圣人。"

他叉手躬身时,腰间金鱼袋撞在牙牌上叮当作响,声音里带着刻意压抑的急切。地上的阴影随着袍角微动,像只蓄势待发的狸猫。

李治将狼毫搁在笔山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青玉镇纸:

"何事让你这般火急火燎?"

他昨夜批阅奏折到三更,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说话时带着晨起的沙哑。案头的鎏金鹤灯还亮着,将他半边脸浸在暖黄光晕里。

李义府喉结滚动两下,眼角余光瞥见内侍监薛怀义捧着拂尘立在屏风后,便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这老狐狸的手段——当年靠着"上林繁花,何必独赏"的密折帮武昭仪上位,如今官至中书令,却总爱在龙椅前装出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是关于洛阳屯田的事..."他刚开口,就被李治摆手打断。

"屯田的章程户部已议过三次。"

李治轻笑,目光扫过李义府紧攥着朝笏的指节:

"你那点心思,就像宣政殿前的石狮子,看着威风,肚子里藏着什么龌龊,朕闭着眼都知道。"

殿外忽有晨风吹动廊下铃铛,细碎声响里,李义府后颈渗出细汗。

他看见李治案头摆着西域进贡的琉璃盏,里面残茶映出自己变形的脸,像被揉皱的锦缎。

"圣人明鉴!"他猛地叩首,金砖冰凉透过朝服贴着皮肉:

“臣是想着...雍州地主兼并土地之事,若不及早整治...”

“哦?”

李治忽然倾身向前,龙袍上十二章纹随着动作起伏:

“去年你在长安购置的三百亩良田,可也算在兼并之列?”

李义府的脸"唰"地白了,就像被骤雨打蔫的蜀葵。

他这才想起,前日在平康坊喝花酒时,听见吏部侍郎说圣人暗访京兆府,查的正是官员私占田宅的案子。此刻御座上那双眼睛亮得吓人,仿佛能穿透朝服,看见他藏在贴身处的田契。

“臣...臣那是...”

他结巴着想要辩解,却见李治已经重新拿起了狼毫,朱笔在奏折上划出细长的红痕,像道永不愈合的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