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惩罚,开办五金厂(3 / 4)
,他们学习归来,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
一年的时间并不算长,能学到的东西也有限。但最起码不再是盲人摸象,能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几人将自己的见闻以及对五金厂的理解都说了,方唯点点头,对他们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队里准备搞五金厂也没打算生产高精尖的东西,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就行。
第二天。
队里开会探究这个事情,因为投入不大,郑虎等人倒是很支持。
“方支书,我突然有个想法,咱们搞这个五金厂,是不是可以和其他16个大队合作人多力量大嘛,人家也有不少人才的。”
高文书提了一个建议,建议和其他大队一起搞这个五金厂。
这倒是让方唯感到很意外,这个建议其实很不错,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解决人才不足的短板。
不管是哪个大队,还怕拉不出来几个能人是吧
“高文书这个建议不错,郑队长,回头你去和其他大队接触一下,看看人家有没有一起做这件事的意愿”
如果说为了分流富余的劳动力,下塘大队有一个竹器厂就够了。
但这只是眼前的情况,未来粮食生产需要的劳动力肯定会大幅减少,不提前想好对策,到时候肯定会手忙脚乱。
还有,如果其他大队都愿意参与,也正好可以和他们进行深度捆绑。
会后。
郑虎就跑去和其他大队谈开办五金厂的事情,各大队都很感兴趣。能不能赚到钱先不说,反正也亏不了多少钱,毕竟有17大队一起分摊。
事情很顺利,大家一致同意联合开办这个厂子。
然后申请报告就递交到了公社,辛主任看了一眼就同意了,然后上报到了县里。
“17个大队联合开办五金厂,发起人居然不是公社辛主任,这事你之前知不道不知道啊”
姚主任过问了这件事,还专门把辛主任从公社喊到了县里。
从这件事当中,他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所以要当面问清楚。
“我提前不知道,看到他们的申请报告才知道的。”
辛主任实事求是的回答道,其实这也是他需要的效果,要不然当时他拖着不办就好了。他就是想让县里引起重视,他都快被架空了。
“你可真行!作为公社主任,连大队是怎么搅合在一起的”
姚主任勃然大怒,指着辛主任的鼻子就开骂。
辛主任低头不语,等对方骂完了,才说道:“他们勾结到一起还是因为育种,我听说方唯答应帮他们搞出来定型稻种,但不知道真假。”
在没有亲眼见证事实的情况下,连他都不相信这个说法。
【南光二号】定型稻种是那么好搞的吗真要是容易的话,省农科院为什么搞不出来,全国各地那么多的专家为什么搞不出来
“哼,说来说去还是你无能。现在你说说,他们提交的这份申请开办五金厂的报告,该怎么处理”
姚主任不想搭理这家伙,这个庸才,居然能被人架空,简直是个笑话。
但暂时还不能换了对方,他同样面临类似的窘境,手底下无人可用。在县里,以齐海洋为首的一群人,处处和他唱反调,他做事也是束手束脚的。
最后回到现实,他指了指眼前的报告,问辛主任又有什么想法。
“他们想干就让他们去干,开厂子哪有这般的容易县里的农机厂呀、五金厂呀都要死不活的,他们连技术人员都没有,赔死活该。”
辛主任认为应该同意他们的申请,他根本不相信一帮农民能把五金厂做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