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2 / 5)

加入书签

知刚和姜青檀,还有六七个护卫,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手。

大家策马而行,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出了城门,眼前豁然开朗。

云城周围群山环抱,地势起伏,远山如黛,近水如镜。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山间特有的草木香气。

姜青檀深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心胸开阔,精神为之一振。

他们一路向北,很快就到了云城郊外的一处制高点。

这里是一座不高的山丘,但位置极佳,可以俯瞰整个云城的外围防线。

谢知刚策马站在最高处,身姿挺拔如松,手指着远处的地形给姜青檀详细讲解:“阿檀,你看,从这里可以将整个云城的外围防线尽收眼底。这个位置的选择可不是随意的,是我父亲当年亲自勘察确定的。”

姜青檀听得极其认真。

“那边是东面的隘口。”谢知刚伸手指向远处一处山峰之间的狭窄通道,“你看那地势,两山夹一谷,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们在那里驻扎了三万精兵,配备了最好的弓弩手。就算敌军有十万人,想要从那里突破也绝非易事。”

“那边是南面的要塞。”他又指向另一个方向,那里有一座雄伟的关隘,城墙高耸,旌旗招展,“那里扼守着通往苗疆的主要通道。苗疆多山林瘴气,地形复杂,但那条路是最主要的商道,也是最容易大军通行的路线。”

姜青檀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实地的军事知识,可不是看兵书能学到的。

“你们的总兵力是如何分布的?”他忍不住问道,似乎知道问得太敏感,他挠了挠头,“对不起,我是不是不该问……”

“这个告诉你也没问题。”谢知刚不以为然,“我父亲总共统领十万精兵。除了刚才说的东隘口一万人,南要塞两万人,还有西面的两个小据点各驻扎两千人。剩下的就三万驻扎在云城内,作为主力和预备队。”

“那剩下的一万人呢?”姜青檀追问道。

“机动兵力。”谢知刚指向山下一处较为平坦但植被茂密的地带,“你看那片树林,那里隐蔽着我们的机动部队,有一万精锐,全部是骑兵。”

“他们可以根据战况随时支援各个方向,这是我父亲多年征战总结出来的经验。”

“那如果蛮族从东南两个方向同时进攻怎么办?”姜青檀想到了一个更复杂的情况。

“这正是机动兵力存在的意义!”谢知刚拍了拍他的肩膀,“如果东南同时受敌,驻城的三万主力可以分兵支援,而机动部队则根据具体情况,优先支援压力最大的一方。”

“同时,我们还可以派遣机动部队绕后偷袭,或者切断敌军的补给线。兵法云: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这机动部队就是我们手中最锋利的剑。”

“原来如此!”姜青檀恍然大悟,眼中满是敬佩,“难怪都说镇国公用兵如神,这种布局确实巧妙!”

谢知刚正要继续讲解,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这声音在寂静的山间显得格外突兀,由远及近,节奏急促。

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去,只见一骑快马正从山下的小道疾驰而过。

骑马的人身穿深色劲装,头戴黑色兜帽,将大半张脸都遮住了。

他紧紧贴着马背,身形压得很低,明显是在全力赶路。

正在这时,一阵山风吹过,那人的兜帽被风掀起,露出了他的侧脸。

虽然距离有些远,但那张脸的轮廓还是清晰可见。

“咦,那个人我好像见过。”姜青檀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脑海中努力搜索着记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