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2 / 4)
儿子一起去!”
“我家也是!”另一人呼应,“我们三兄弟都去,自个儿带干粮!”
这话一出,现场更热闹了。
百姓们纷纷表示要多出人手,有的要带儿子,有的要带兄弟,甚至有老人说要亲自上阵。
“大家静一静!”刘三拼命挥手,“按规矩,每户出一壮丁即可,且年龄得在十六到五十岁之间……”
“刘胥吏!”人群中有人喊,“您就别念那些规矩了!我们就问一句:沈大人需要多少人?”
“是啊!沈大人要多少,我们就出多少!”
“就算要一千人,我们也能凑齐!”
看着激动的人群,刘三内心震撼。
他干了十几年差事,从未见过百姓如此踊跃。
以前征民工,得挨家挨户催,甚至动用保甲制度强征。
可如今,不用催,百姓主动报名,还不要工钱。
“那……我先统计人数吧。”刘三有些不知所措。
“好!我们排队!”张铁牛立刻组织起来,“大家排好队,逐个报名!”
转眼工夫,人群自觉排成了长队。
刘三拿出册子登记,越登越震惊。
“张铁牛,三十二岁,木匠。”
“李大牛,二十八岁,平民。还有我弟弟李二牛,二十五岁。”
“等等,”刘三抬头,“你弟弟也要去?”
“对!我们兄弟俩都去!”李大牛语气坚定。
“可你家只需出一人……”
“刘胥吏,您就别管规矩了!”李大牛着急道,“沈大人为我们牺牲这么多,我们兄弟俩一起去不是应该的吗?”
“对!我们都要去!”队伍里又是一片呼应。
刘三只好接着登记:
“王老汉,四十五岁,平民。还有我大儿子王大壮,二十三岁,二儿子王二壮,二十一岁。”
“赵木匠,三十八岁,木匠。我手艺好,能打最结实的木架子!”
“孙铁匠,四十一岁,铁匠。我能打最好的工具!”
登记时,刘三发现了更惊人的事。
许多手艺人主动报名,还说要拿出看家本领。
“师傅们,”刘三忍不住问,“你们平时的活计咋办?”
“活计?”老木匠赵师傅笑了,“啥活计能比给沈大人修堤重要?那些活计推了便是,但沈大人的恩情不能负!”
“说得对!”其他工匠纷纷点头,“我们有手艺,更该出力!”
登记持续到中午,刘三统计完人数,自己都不敢信——总共报了一千二百人,可工程只需四百人。
“这……这可咋办?”刘三捧着册子,不知如何是好。
“刘胥吏,您就说需要多少人!”张铁牛喊道,“多出来的人,我们轮换着去!”
“对!分批去!”
“每人干一个月,这样大家都能出力!”
“沈大人恩情比天大,我们咋报答都不够!”
看着热情高涨的百姓,刘三五味杂陈。
他想起去年征民工修县城围墙时,百姓们愁眉苦脸,想方设法逃避。
有的装病,有的花钱找人顶替,甚至有人故意弄伤自己。
他跑断了腿才勉强凑够人数。
可如今,同样是这些百姓,态度却天差地别。
“我得赶紧把这事报上去!”刘三想着,急忙跑回衙门,直奔知州大人的书房。
“什么?自愿无偿服役?”知州李大人听了汇报,手中茶杯差点落地,“你确定没听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