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国债(2 / 3)
而且刘备还发了招标令,有很多人会帮忙收税的——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了刘备的招标令。
真正不好收税的地方,只有凉州、益州、交州。
也就是说,只要大家都参与,那这事就是必赚的,有很大的可能一年翻一倍。
不过……真的收得到五个州以上的税吗?
要是真收得到,刘备当然按照约定支付利息。
这无非就是把其他州的税款分给投资者……但这是明年支付的,晚一年。
早一年晚一年差别很大的……
“……以朝廷完税多寡来计算利息?”
董卓掰着指头算了算:“这看起来倒是两利之法,朝廷收得的利税越多,我等收益就越大……若朝廷收不到税,那我等牧守一方之人确实也无颜得利。”
“没错。按青州物价计,我只接受相当于今年青徐两州粮税额度的投资,免得朝廷给不起利息……”
刘备摊开了手:“所以,诸君,想要投资就要抓紧了,青徐两州今年粮税大概两百万石,投资总额只有这么多。如今各州钱值不同,为了各位的公平,朝廷不收钱,只收等价的粮、铁、牛、马等物。”
“撤资也随意,但撤资是以当时物价折算成钱归还,而且没有利息,先说好,免得日后生乱。”
“诸君要认投的,便可从速了,小本生意,只接受两百万石。”
青州的物价目前还算平稳,以青州的物价作为基准价,看起来似乎很公平……
但这是看起来。
青徐两州两百万石是理论上的税额,实际收粮税能收到十分之一就不错了,但青州和徐州有大量官屯,真要论收上来的官屯分成,其实是超过两百万石的。
但同样的,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毕竟随时可以撤资。
放印子钱嘛,在场所有人家里都做过这种业务,如果大家一起努努力,那不就是年利润翻倍?
糜竺依然是第一个支持的:“玄德公,竺认投二十万石……铁料。”
陶谦见糜竺这种擅长商业运作的都抢着投,仔细考虑了一下也觉得没风险,也当场认了一笔:“谦有三十万石稻米可投。”
所有人都惊了一下,陶谦居然有这么多存粮?
看来之前是真没少抢大户啊……
这俩其实就是定了基调了,自认为地位高于陶谦的,那就多投点,自认地位低的,那就少投点——因为这不是借贷,更像是在给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