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漏雨的礼堂(1 / 2)

加入书签

“上次她被同寝室的室友她们故意关在宿舍里,宿管王阿姨特意给我打电话了——她们说‘想跟青玉开玩笑’,把宿舍门从外面锁上,青玉在里面喊了半个多小时,还是青玉的其他同学路过才听到,帮她开的门。这事我当时就批评了乔春燕和王芳她们,可她们还是老找青玉的麻烦!”

赵语芳越说越激动,想起去年舞台剧的事,更是一肚子气:“还有咱们学校的礼堂,是真的破!

去年演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台下观众都得打着伞看表演,前排的老师衣服都湿透了!

京都电影学院的老师来观演,笑着说‘海戏这是露天剧场啊,接地气’,把咱们学校的脸都丢尽了!

咱们海戏好歹也是全国排名前三的戏剧院校,总不能年年被人笑话吧?”

王庆波被赵语芳说得有些尴尬,清了清嗓子,语气带着点辩解:“你这同志,怎么就不懂克服困难呢?艺术的精髓在于表演本身,不在于场地好不好。

咱们老一辈的艺术家,在田埂上、在工厂车间里都能演话剧,怎么到你们这儿就不能吃苦了?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嘛。”

“艰苦奋斗也不是让学生在漏雨的礼堂里表演啊!”

赵语芳不服气地反驳,“万一表演的时候,房顶再塌一块,砸到学生或者观众怎么办?这不是吃苦,是拿安全当儿戏!现在苏同志愿意赞助,既能建礼堂,又能办舞台剧,还不花学校一分钱,这么好的事哪儿找去?”

她又加重了语气:“苏同志还说了,要是宣传效果好,以后还捐教学楼呢!

咱们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挤在八人寝里?冬天暖气不够热,学生们都得裹着棉被写作业;

夏天蚊子多,又没风扇,根本睡不着觉。要是有了新楼,学生们能住四人间,有书桌、有衣柜,学习也有劲头啊!实在不行当排练楼也行啊,现在学生冬天练功之前都要热身好久,不然都容易冻抽筋了。咱们学校都是好苗子,要是错过这次的机会,让我的学生以后训练受伤,我可不干!”

王庆波被赵语芳说得没话反驳,手指又开始在桌面上敲起来,目光再次落在苏青靡身上,这次多了几分认真和试探:“苏同志,你今年看着这么年轻,真的要给学校捐教学楼?

你家里人同意吗?不会是一时冲动吧?”他还是有点不放心,怕这姑娘是被家里宠坏了,一时兴起说了大话,回头又反悔。

苏青靡端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一口里面的菊花茶——茶水已经凉了,带着点淡淡的苦味,还有菊花的清香。

她放下杯子,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响,语气从容不迫:“校长,我家里的事我能做主。我父母去世得早,家里只有一个外公带着我和青玉两个孩子,大小事都是我拿主意。”

她没有卖惨,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然后话锋一转,说起自己的生意:“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和朋友在鹏城做了点小生意——主要是卖面包车,还有些电子产品。

这次来海市,就是想开一家百货大楼,再把我的服装品牌‘芳华’引进来。”

她顿了顿,说出自己的长远打算:“以后学校要是有宣传活动,比如毕业汇演、校庆,咱们都可以合作——我的服装品牌可以给学生提供戏服,免费的;

学校也能帮‘芳华’宣传,比如在节目单上印‘芳华服装提供’的字样。

这样一来,学生有免费戏服穿,学校省了钱,‘芳华’也能提高知名度,互利共赢。”

她心里打得更长远的算盘——海市戏剧学院的学生形象好、气质佳,正好可以当“芳华”的模特,拍宣传照、走秀;要是能跟学校的剧组合作,给电影、话剧定做戏服,“芳华”的知名度肯定能更上一层楼,甚至能打进文艺圈,这可比单纯在百货大楼卖衣服赚钱多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