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五)尧年舜日(7 / 8)

加入书签

,因此他于六月初五下旨,命各地文本上报间隔不得低于三日。

    这道旨意下达后,朱和垠也难得的清静了许多。

    似乎是吵闹过后的福音降临,七月瀛朝海峡电报线路铺设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

    十月,大明军备院在紫禁城利用蒸汽抽水机和水力发电装置,成功在紫禁城用钨丝点亮了一间屋子。

    永昌十年二月,大明军备院由于技术问题没有采用钨丝作为灯丝,而是采用了碳丝。

    三月初五,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被连接上了电线,世界上第一个稳定电灯出现在了门头沟的军备院。

    三月初七,经过二十一个时辰的实验,电灯的碳丝烧毁。

    这件事情过后,军备院的学士们不断实验,最后确定了“碳丝电灯”只能维持一百五十六个时辰的时间。

    此时,灯泡的造价是每个四十五文,而四十五文换十三天的灯亮,这对于欧洲和西亚来说或许有些昂贵,但是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刚好够用。

    不过,鉴于电力系统还未研究透彻,因此电灯并未走进百姓家中,而是配合蓄电池在紫禁城内的部分宫殿使用。

    同年四月,作为三朝元老的梁国公孙可望卒于家中,享年八十七岁。

    得知消息的皇帝朱和垠为其辍朝三日,并追封为建邺王,谥号“文端”,其子孙征淇降一等袭梁国公……

    永昌十年人口情况:

    1.南直隶,3350万

    2.浙江省,3016万

    3.江西省,2622万

    4.湖广省,2408万

    5.瀛洲省,2014万

    6.麓川省,1989万

    7.山东省,1907万

    8.河南省,1869万

    9.山西省,1653万

    10.北直隶,1599万

    11.旧港省,1427万

    12.交趾省,1414万

    13.四川省,1471万

    14.广东省,1285万

    15.福建省,1105万

    16.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