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三)永昌新政(5 / 7)

加入书签

p; 看上去,似乎人均接近七亩,很是富足。

    可是,这个时代并非每个国家都能像大明和齐国一样能大量使用各种化肥来增产。

    自从印度厮当引进大明的粳米种植后,亩产便基本保持在三百至三百四十斤。

    看样子似乎可以人人吃饱饭,但问题在于大明移民到达藩国后,印度厮当地区藩国给予的条件是均十亩耕地。

    也就是说,以诸藩的土地来算,他们能维持的国民人口也只有仅仅三千万。

    每一批国民的抵达,都需要当地无数土民贡献出土地才行。

    如今年,迁移到印度厮当的国民足有四十二万,为此诸藩就能从土民手中拿到四百二十万亩土地来发放给国民。

    不过这对于它们来说也并不困难,毕竟藩国的土地都属于藩国,而不属于土民,国民拥有终身使用权,但土民可没有。

    他们等同是土地上的短工,一旦藩国想要回收土地,他们几乎没有办法阻止。

    当然,上百万土民之中并不缺乏有血性的人,因此每当藩国收回耕地后,他们都会进行暴动,但这种暴动每次都会被迅速镇压。

    相比较印度厮当的小西洋诸藩,昆仑诸藩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昆仑诸藩别的不多,奴隶的数量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

    其中诸如唐国、瑞国、吉国、淮国等国,基本每年能通过奴隶开荒得到数十上百万亩耕地,根本不用担心移民抵达后的耕地问题。

    因此,昆仑诸藩也是移民福利较高的地方,基本人均在二十到三十亩之间,各国政策有所不同。

    靠着这样的政策,昆仑诸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成功让国民数量达到一千二百余万人,奴隶八百余万,耕地一亿八千余万亩。

    不过,这其中的耕地并不如其它地区。

    尽管昆仑的土壤肥沃,并且有齐国出口的化肥加持,但长达数个月的雨季足够冲刷土壤表层的营养物质,让耕地变得贫瘠。

    因此,昆仑诸藩还是维持着当年齐王定下的休耕、轮耕制度。

    这样的制度也就导致了昆仑诸藩手中的耕地,每年仅有三分之一能用于耕种粮食,而它们的产出也仅仅只够国民和牲畜、奴隶的日常所需罢了。

    遇到灾害的时候,诸藩还是得向齐国进口粮食。

    好在这么多年以来,齐国的粮食一直是日渐便宜,而其中原因自然离不开齐国的工业化。

    永昌二年三月,齐国便上奏了齐国目前的情况。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