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二)帝崩(5 / 6)

加入书签

十日,远在京城的朱慈燃收到了明军大捷的消息,他将此次明军拿下的疆域分为四块。

    埃及地区南部的一部分地区被分给了瑞国,埃及地区被划分给了陈国,伊拉克地区则是划分给了永国。

    似乎是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不好,无法支持第二场战争,因此朱慈燃将叙里亚地区划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蓟王朱和。

    除此之外,连接昆仑洲和中州的苏伊士地区则是被设为“中东监察使司”,兵部侍郎熊赐履任监察使,南军派驻三营兵马,南军参将戚牧升任中东总兵,节制中东三营兵马。

    末了,皇帝朱慈燃下旨,着户部发银五十万两,命熊赐履率被俘获的俘虏、奴隶在苏伊士地区挖掘一条运河。

    此外,陈王朱和坻即日就藩,陈国、蓟国兵制十营,内帑每年各出银五十万两来维持两国的迁移银。

    腊月初三,皇帝朱慈燃着施琅与奥斯曼使者谈判,要求奥斯曼承认明军对大食半岛、埃及地区的所有权。

    消息传到前线时,已经是乾圣十八年正月十七了,此时陈王朱和坻,蓟王朱和、布政使熊赐履、总兵戚牧四人率文臣武将两千余人,兵马九千余人登陆苏伊士地区。

    正月二十,陈王朱和坻率六百王府文臣入驻开罗,将其更名为陈邑,设为陈国国都。

    正月二十二,熊赐履在苏伊士地区建“中东府城”,暂设中东县。

    正月二十五日,海军都督施琅与奥斯曼使臣马扎尔谈判不欢而散,原因在于奥斯曼想要拿回叙里亚及巴勒斯坦地区。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没有武力的国家,往往是没有资格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

    正月二十六日,明军全面出击,仅仅只用了十天时间,便将战线向北推移了二百里。

    得知前线全面溃败的消息,默罕默德四世总算是认清了现实。

    二月初一,马扎尔在巴格达与施琅签订了《巴格达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被明军所占地区是大明疆土,双方停战。

    二月初五,永王朱慈焴将国都迁往巴格达,并将巴格达更名为永邑,曾经的永邑则是被更名为南邑。

    此战被后世称为大明第五次西征,它的意义在于让永国获得了大片耕地面积,从而经济独立,减轻了皇家内帑的负担。

    除此之外,陈国、蓟国和中东监察使司的设立也让大明对北昆仑地区有了一定的影响,而中东监察使司所开掘的运河也被后世誉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消息传回北京时,已经是三月十五了,此时的蓟王朱和也带着六百王府官员入驻了大马士革,并将大马士革更名为蓟阳。

    似乎是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从这一日起的皇帝朱慈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