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6 / 6)

加入书签

的海的霸主地位,不过在欧洲各国遭受重创的局面下,瑞典在北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加上和大明签订的《维也纳贸易合约》,其国内的经济恐怕能上一个台面。

    除了这四个国家外,其它各国有的受益,有的受损。

    这其中以葡萄牙和荷兰最为显眼。

    “三十五年”战争过后,荷兰结束了漫长的独立战争,虽然获得了独立,但还在殖民地的丢失让其只能不断贸易来偿还国内民众的国债。

    至于葡萄牙,由于位于欧洲最西边,加上是大明帮助其建国的国家,因此在整场战争中,它不仅独立成功,还在大明和齐国的双重帮助下,成为了西欧经济的佼佼者,仅次于西班牙和法国。

    说到最后的英国,从查理一世战前的权利来看,英国或许是此战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

    如果不是大明和齐国不断输血,他恐怕早就被议会推翻,此刻已经摸不着头脑了。

    以上这些就是西欧和中欧到天启三十四年的局势变化。

    当然,东欧也不平静,沙俄和波兰打得不可开交,蒙古和奥斯曼你来我往。

    只是相比较对世界的影响,它们显得十分有限。

    不过,值得提及的还有因为三十五年战争带来的征兵制。

    西欧和中欧相继设立了征兵制,同时还建立了常备军与后勤系统,使军队可以进行持久战,让欧洲军队逐渐精简化,以符合机动战的要求。

    另外,大明在战争期间输入了大约二十万支燧发枪,一万三千多门火炮。

    这导致了欧洲提前进行了军事改革。

    线列战术和三段式提前登陆历史舞台,欧洲军队成建制装备燧发枪的时间也提前了近半个世纪。

    由于无法对抗大明和齐国,而本国又急需经济建设,因此费利佩四世在《维也纳和约》和《维也纳贸易合约》签订的第四个月就向南边发动了战争。

    北非北部的海岸线成为了他的目标,许多当地的土人成为了西班牙新的劳动力。

    葡萄牙、荷兰等国也相继加入战争,这场战争被大明称为“捕奴战争”,与利未亚诸藩的“北进运动”并称为利未亚大陆开化的标志性事件……

    今天(9号)四五点的更新,工作上有事得延迟一下,估计晚上八九点左右更新。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