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人胜旧人(6 / 8)

加入书签

改的同时,建议从今岁毕业的学子中选拔。”

    “另外不仅是他们,官员们也需要加大京察和考核力度。”

    “一些官员思想陈旧,理当回家养老,颐养天年。”

    孙传庭虽然看不上燕山派,但他也从燕山派身上看到了不少优点。

    比起以往大明的基层小吏,燕山派的基层官员还算是有底线,这也变相看出了燕山派更为注重人权,虽然并不明显,但最少有进步。

    在孙传庭看来,每一代的学子都会比上一代的学子进步一些,不管他们是刚刚踏入官场也好,是来不及实行恶举也罢,总之他们也是有优点的。

    既然是优点,那就应该放大。

    尽管他们不如曾经的官员熟练,但起码他们可以学习。

    大明朝必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证大明朝的吏治持续清明。

    对此,洪承畴也是拍案通过。

    “五军都督府的事情,需要让殿下和万岁注意。”

    李长庚作为老臣开口道:“古往今来若是一个朝廷兵强马壮而不征战四方,那必然要祸起萧墙。”

    “眼下国朝外无战事,不如酌情裁撤军队?”

    “不可……”洪承畴拒绝了李长庚的想法。

    作为西军拥护的文官,洪承畴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何况大明的军队已经削无可削了。

    “故唐时,天下口数七千万有余,疆域尚不如我大明,尚且需要保持五十七万军队。”

    “如今我大明疆域数倍余唐,兵马亦不过六十九万。”

    “国朝只要恢复正常赋税,每年税银更是高达八千余万两,而养军不过二千万两。”

    “在我看来,军队不仅不能削减,反而应该在旱情过后酌情增加。”

    “诸如眼下,西军和北军需要防备的边塞长达数万里,而两军合计不过二十二万人马。”

    “若是明岁彻底恢复田赋,那理应对北军和西军各自增加十营,总计六万余兵马。”

    洪承畴和孙传庭的作用,主要就是为了维持武人地位而进入的内阁。

    诸如李长庚这样从万历年间活下来的老臣,他虽然能力出众,但看待事物的眼光却停留在以前。

    现在的大明军队可不比以前了,不是文臣说削就能削的。

    哪怕是齐王朱由检,也只能通过裁撤年纪大一些的士卒来变相削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