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债多不压身(6 / 8)

加入书签

宫内却响起了锤击声。

    只见朱由校穿着中衣,手里拿着木槌在为一根损坏的柱子更换榫卯,而站在殿中的,还有身着官员常服的孙传庭和洪承畴。

    “万岁,根据臣所查,江南三省的官员确实和地方上的中小士绅串通一气,对各种命令禁止的杂税依然征收,丝毫不把朝廷的令旨放在眼里。”

    殿内的洪承畴率先作揖开口,旁边的孙传庭也补充道:

    “江南三省的许多士绅虽然迁移,但这不过两年时间,一些小地主和富农在和地方官员的勾结下,很快就占据了地方的话语权,成为了新的乡绅。”

    在孙传庭说完,朱由校手中的木槌也停下了锤击,而是转过身来,皱着眉与两人对视。

    “江南的官员,大多以什么人为主?”

    朱由校开口询问,而面对这个容易得罪人的问题,洪承畴迟疑了一秒才抬手作揖。

    不过,虽然只是一秒,但这一秒就已经足够,因为孙传庭直来直往的性格让他在朱由校询问的同时便抬手作揖:

    “大多以燕山为主,并且占据六成官位,江南也是燕山的大本营,剩下还有四成基本是昔日顾党、浙党的人。”

    “官学和府学毕业的官员,大多都被吏部派往了麓川、交趾、旧港和北方关外诸省,而关内原来的两京十三省,大多都是燕山官员。”

    孙传庭的话,算是把燕山派的老底给揭出来了。

    在许多人都觉得燕山派政治诉求离谱的时候,实际上中低层的燕山派官员已经实现了和地方串通一气来剥削地方的利益网。

    这其中问题,便是成德等身处高位的人都不曾知晓的。

    穷人和富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在贪腐问题上的几率都是一样的,但穷人家的理论上会更容易腐败。

    因为家庭出身越好,行贿者就需要更多的金钱才能打动他。

    富人家庭的公务员,他背后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经济基础,所以他追求的就更多的是名和绩。

    对于金钱的追求,他当公务员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不需要特别的去当公务员揽财。

    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对于金钱就要敏感得多,家人的生活他要考虑,亲戚的生活他要考虑,甚至家人的面子他也要考虑。

    他发奋读书为的不光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改变家人的命运.所以,受贿的动机更大。

    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想要忍受住诱惑,那思想高度一定要高于生活上的高度。

    可是,燕山派是朱由检培养的速成人才,他们虽然从小被燕山免费养大,也学习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