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以身作则(3 / 9)

加入书签

p; 李长庚报出了朱慈燃那毁誉参半的功绩,对百姓来说,这功绩暂时是毁,但对于未来的他们来说,那是誉。

    大明这些年所经历的旱情,远超清代的丁卯奇荒,但逃荒数量却远远不足,说白了还是朱由检当年太过仁善。

    如果他也学朱慈燃这样,早早狠下心来,那恐怕眼下江南三省的人口会不足五千万。

    “太子此次之政,从长远来看,于百姓,朝廷都有益处。”

    朱由检给朱慈燃的新政定了调,那就是肯定了他做这件事。

    “江南三省,还需要维持新政,同时皇店暂停商贸,将船只用于尽可能的迁移人口。”

    “秋季到来,蝗灾还会继续爆发,届时恐怕许多百姓都得流离失所。”

    “抓着这个机会,将江南三省的百姓尽可能迁移海外,尤其是以麓川、瀛洲、交趾为主。”

    “此外,开放瀛洲女子迁移大明各地的新政,只要她们愿意迁移各地,可以将手中的一亩薄田换成三亩水田。”

    朱由检要准备解决瀛洲人口的占比问题,眼下大明经过两年迁移,瀛洲汉人数量依旧不足三百万,而瀛洲人口却反而回升到了一千三百万。

    尽管说有二百余万汉人与瀛洲女婚娶导致二百余万瀛洲女开始汉化,但剩下还有一千一百余万瀛洲人。

    其中有六百余万瀛洲女,而未曾婚配的有三百余万。

    将这群人迁移出去,瀛洲本土人口会下降到一千万。

    之后挤进的汉人也可以再增加一百万,达到四百万之多。

    在杨文岳看似“不偏不倚”的政策中,瀛洲人口占比会逐渐降低,汉人会占据主导地位。

    瀛洲如此,麓川也是如此。

    眼下只要解决了瀛洲、麓川、旧港、交趾的人口问题,让汉人数量达到五成乃至六成的地步,那当地成为华夏基本盘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不过话虽如此,但想要完成这件事情,还是需要花费数十年苦功的。

    明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广等西南五省的开发和移民,从洪武年间到正统年间,近七十年时间才将当地基本稳定。

    然而之后的历任皇帝不重视迁移,以至于除去湖广外,其它四省基本没有办法安定下来。

    朱由检自认为已经干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移民事情,已经让这四省稳定。

    现在他需要的,就是要让朱慈燃接力,继续保持几十年的迁移。

    如果他能坚持,那大明有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