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社交达人朱慈燃(7 / 8)

加入书签

    很有可能等林丹汗都打到大定宫了,朱由校都没有接到林丹汗入寇的消息。

    但是这种事情,戚武隆不可能告诉朱慈燃,因为他得为了戚家着想。

    一旦朱慈燃知道这种事情,以他储君的身份,他完全可以请朱由检将秦戚两家势力打乱,这无疑在削弱戚家的影响力。

    他是个纯粹的武将,但即便再怎么纯粹,也不可能把自家的缺点暴露给别人看。

    “所以只要掌握好上直,那即便是海军作乱,也能轻易收拾?”

    朱慈燃对行军打仗一知半解,但对大方向的战略他还是学习了不少,因为朱由检是这么要求他的。

    作为一个未来的皇帝,他可以不知道怎么打仗,但他必须得知道后勤和王朝的战略目标。

    战术怎么完成不用他来管,后勤他必须知道,这才不至于像明代许多皇帝一样乱插手,至于战略目标则是类似一个进度条。

    皇帝知道自己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那他就只需要关注战争进行情况,把情况以进度的方式做出分析。

    只要知道进度一直在增长,那皇帝就不会催战。

    比如洪承畴的松锦之战,明明进度一直在上升,但崇祯等不了,想着加速,那加速就只能把自己加的全军覆没了。

    朱由检不奢望朱慈燃成为什么名将,他只要不微操,那以明军的素质,双手插兜用腿打世界都毫无压力。

    “李定国应该就是叔父留给我的上直将领……”

    清楚上直和两京军械局的重要性后,朱慈燃第一时间想到的人就是李定国。

    在和戚武隆这二十几天的交谈中,朱慈燃可以明显感受到,戚武隆和李定国有着不小的差距。

    尽管戚武隆的年纪比李定国大了八岁,但自家叔父的许多战术布置他都分析的不是很透彻。

    相反,同样的战术布置,李定国往往能在片刻的沉吟后,将大部分的布置说得十分清楚。

    唯一让李定国有些瞧不清楚的,就是朱由检在战略上的布置。

    朱由检也曾评价李定国“长于战术、短于战略”。

    这是他历史上的毛病,但经过朱由检的刻意培养,以及不断地情报喂养,李定国的战略即便短于战术,但也远远强于大明许多将领。

    他才十六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上朱由检从朱慈燃小的时候就告诉他要和李定国亲近,朱慈燃即便是个傻子也该知道,李定国就是他叔父留给他爷俩在军中翻盘的底牌。

    想到这里,朱慈燃立马想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