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5 / 8)

加入书签

; 工作轻松,俸禄又高,饭食又吃的不错,这才是他们愿意待在这里的原因。

    听着换班的吵闹声,李长庚遣散了府内的两名随从,然后坐在桌桉后,开始处理起了银行的事情。

    总的来说,钱庄在大明虽说有不小的影响力,但面对朝廷这个暴力机器,再强大的地方性民间力量也得屈服。

    李长庚提出收购钱庄的计划进展很快,市面上的钱庄,基本已经有六成被其收购。

    当然,收购归收购,但钱庄大部分只存在于县城之中,县城外的集镇却没有根基,因为容易被劫掠。

    不过,朝廷要建立钱庄,根本不担心劫掠的问题,因此李长庚和工部早就在年初商定好了,关于大明这一万多个集镇的银行问题。

    首先不管是县城还是集镇,银行得显眼,防护性要强,因此钢筋水泥的强性建筑就成为了李长庚的首选目标。

    一尺厚的水泥墙,只要内部的伙计放下千斤闸,那即便是贼寇带着火炮而来,也只能望墙而叹。

    不过这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水泥和钢筋的配给。

    好在相比道路的建设,只有两层,占地不过半亩的银行在水泥消耗这一块并不算多。

    钢筋虽然无法分配,但熟铁和水泥还是能满足的。

    县城与集镇,两万余处银行分三年建设,每年建设大概占用水泥总产量的建设十分之一。

    看着很多,但第四版蒸汽机一旦作用各行各业,水泥的产量也会随之上升,因此朱由检没有抠门。

    相比较府道,他更在意大明的金融体系。

    只有完善这个体系,才能让贪官的贪污行为,变得比较“透明化”,也能解决大明的经济滞涨问题。

    当然,这些东西,李长庚并不了解,他在意的是朱由检给他的信任,以及他要完成这件事情的信念。

    所以当水泥、熟铁批下来后,他首先便按照朱由检与他规划好的方针来实施。

    第一年北直隶试点,第二年北方试点,第三年南方试点。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过程之中的许多细节还需要完善,因此李长庚提笔在空白的奏疏上一字一句写了下来……

    “今岁若器械不断输入,则积钱币百亿,百亿钱币可惠直隶,而直隶先通,又传与北地,此间岁许,则又积钱币百亿许,进而推入北方诸省,传而……”

    六月二十二日,在王承恩的诵读中,朱由检听完了李长庚所写的银行推广和币制内容。

    “行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