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暗流涌动(3 / 8)

加入书签

sp;信鸽从小西洋到京城也就七天的路程,但信使到京城却需要近两个月。

    算下来,南次亚大陆的战局如何,朱由检只能在一个半月后才能从黄龙的手书和当地锦衣卫的手书中了解。

    不过了解归了解,莫卧儿的实力他还是清楚了。

    近四十万大军,财政上岁入七千多万两,坐拥十几万骑兵,上千门火炮,四五千万人口……

    这样的一个存在,刨除科技,单单说经济和人口,也足以算作一等强国。

    要知道随着旱情减退,户部估计今年的赋税数额是每个月都在变高,但即便如此,以他们估计的数额,今年大明折色后的岁入也不会超过六千五百万两。

    莫卧儿在财政这块,比大明要富裕太多,还占据了地利,并不是一个好打的对手。

    当然,这是指在现有的军事装备和后勤能力下的评价。

    大明如果真的要增兵,自然可以再增兵十数万,但对于朱由检和大明来说没有必要。

    第一是大明吃不下南次亚大陆,第二是大明不可能对南次亚大陆施行血腥政策而让自己陷入战争泥潭。

    历史上英国没有派遣大量的军队强行征服当地,而是让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操作,因为当地太难管理。

    哪怕是英国利用军队在印度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后,英国也并不想要,而是将它送给了东印度公司打理。

    东印度公司打理后发现,收税等项获得的利益丰厚,比做贸易来钱更快,这才有了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但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东印度公司并不是把夺取的土地自己来管理,而是把他们交给当地的旧王公贵族来管理,自己只抓主要的军队和财政大权。

    这样的制度下,印度民众的统治者仍然是原来的王公贵族,印度民众并没有感到太多的不同和被侵略,这就减轻了印度民众的反抗和抵制。

    同时,把夺得的土地交给印度旧王公贵族,他们对东印度公司也心存感激。

    没有财政大权和军队的印度旧王公贵族,只能依赖东印度公司。

    在印度各势力争斗中,英国东印度公司拉一方,打另一方,在表面上,东印度公司扮演着类似“雇佣兵”的角色,好像自己只是“客”。

    在这种借力打力过程中,英国经常采用贿赂对方将领等办法,让其倒戈观望怠战。

    由于印度各部族的相对独立性,国家意识弱,这一招在印度很管用。

    借力打力,各个击破,以印治印,东印度公司在征服印度过程中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效果。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