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从善如流(2 / 9)

加入书签

代赈来解决灾民生存问题是他要做的。

    什么东西最能拉动就业?无疑是大基建。

    尤其是大明这种轻工业市场已经饱和,只能向外开拓市场的王朝而言,只有大基建才能解决天灾下的就业问题。

    这个天灾还有十四年才结束,而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在十四年里完成大明急需的大基建。

    大基建的拉动,也代表新货币的推行,以及银行业的崛起。

    五条铁路不是大明的极限,而第四版蒸汽机的运用,会让矿产和治金的产量节节高升。

    “第四版蒸汽机的一些零件工厂准备筹建吧,先从御马监调五十万两流水银投入门头沟。”

    “等四月小西洋和瀛洲的金银运抵国帑,再从国帑调三百万两银子,等第四版蒸汽机投产建设,立马将其投入辽东的鞍山、奉集,北直隶的迁安,还有……”

    朱由检说出了十几个地名,涉及的便是大明本土的十大铁矿和海外的十大矿脉。

    例如辽东的鞍山铁矿,以及奉集县的本溪铁矿,还有迁安铁矿,四川的攀枝花铁矿,南直隶的马鞍山铁矿,和南京的梅山等等……

    总之涉及的省份有十三个,需要建设矿区的有十九个,基本都掌握在朝廷手里。

    “各地各自修建通往河运、海运码头的铁路,里程数报上来,用各地的铁矿制造铁轨先行建设。”

    朱由检下达了令旨,这代表第四版蒸汽机运用,和运铁铁路的建设开始。

    不过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朱由检还需要增加矿工规模。

    只是挖矿毕竟是危险劳动,大明本土可以搞基建来创造就业,但海外不需要……

    “瀛洲、旧港,交趾,小西洋,南昆仑,南州……”

    朱由检念出了三省两司一州的地名,并说道:

    “三省人口太多,让各省布政使准备一下,将各省囚犯派往矿区工作,其余诸如水泥场、挖山掘石修路的工作雇佣本地人,工钱按照当地的工钱制定。”

    “当地如果矿区不够,就迁移囚犯前往南昆仑从事金矿挖掘。”

    “奴婢领命……”王承恩应下,而朱由检也说道:

    “自行车、钟表、玻璃等工厂可以筹建了,先前毕懋康的话你也听到了,这些东西的成本已经降低,你回去后和化淳商量一下吧。”

    朱由检说的这三杨,是大明早就掌握的几种技术,尤其是自行车和钟表,天启二年朱由校就已经做出来了,只是苦于当时的造价太高而没有推广。

    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