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谋国先谋身(4 / 9)

加入书签

nbsp;   一亩地几十斤,而眼下分地过后可能人均四亩地,也就是说朝廷免了百姓最少近二百斤粮食。

    这二百斤粮食,能多养活一个孩童。

    面对这条政策,士绅豪强们估计会很纠结。

    免除了杂项,那么他们每亩地能少交十几斤粮,但问题朝廷要清查田亩和户籍,这么一来他们隐瞒的田地就藏不住了。

    不过,士绅豪强也分大小,对于小的士绅豪强来说,他们的田地本来就少,隐瞒也就是隐瞒个几十亩。

    但是如果这条政策施行,他们数百亩地能免除近万斤粮,远远超过那隐瞒几十亩的产值。

    因此,中小士绅会支持,但大士绅恐怕会反对。

    只是,如果这田赋再进一步降低,那么就连大士绅恐怕都会支持。

    可这样的政策如果在全国实施,那么大明的田赋确实要像李邦华说的一样下降了。

    “眼下国朝军屯田已经超过了一万万三千万亩,民田七万万四千万亩。”

    “军屯田此前按照三成缴纳田赋,国朝因此每岁增加近七千万石田赋。”

    “民田虽然田赋三十赋一,只交两千六百万石米麦,但大头实际上是杂项,各类杂项交下来,合计在七百万两左右,每亩地实际上需要交二十几斤米麦。”

    说到这里,李邦华松了口气,继续说道:

    “如果军屯田和民田合并,那么这八万万七千万亩耕地都交一成田赋,那田赋最少能收上万万石。”

    上万万石田赋,这比之眼下政策施行后,大明巅峰可能有九千六百万石来说,确实是增长。

    这增长的上千万石米麦从谁的手里收上来?答桉是大士绅。

    十赋一,免除杂项,这条政策是惠利中小士绅的,而掠夺的是大士绅的财富。

    朱由检在搞分化,孙传庭他们是看出来了,但这条政策恐怕一公布就会遭受百官的攻劾。

    中小士绅毕竟话语权不如大士绅,他们想减免田赋,但大士绅不想,而他们又没有实力来左右朝堂,这无疑十分悲哀。

    但问题是,如果朝堂上有一个人支持他们,那结局就不一样了。

    减免中小士绅的赋税,增加大士绅、大地主、大豪强的赋税,这一定会遭到这三座大山的反抗,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只要中小士绅买单,天下就乱不起来,而这也是清朝为什么杀死那么多士绅都没有遭到反抗的原因。

    先讨好一大部分人,再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