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火烧草津城(5 / 8)

加入书签

纳。

    从建立开始,幕府便直言不讳地声称:“对农民征收租税的准则是,既不让他们死,也不让他们活。”

    此外,农民还要服各种劳役,主要有“国役”和“助乡役”两种。

    前者指修桥,补路、修堤坝,后者指大名“参觐交代”时,农民需为沿途驿站提供马匹和脚夫。

    另外,农民的衣、食、住、行均受封建政府严格限制。

    作为卑贱的农民,他们不得用棉、麻布以外的衣料做衣服,不得多吃大米,不得买饮酒茶,不得吸烟,不得建造与身份不符的房屋,更不得随便迁移转换职业耕地禁止买卖,转让和分割。

    哪怕田地里种植的作物,也必须由官府统一规定。

    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农民,一天基本上是两餐,而所谓的饭,便是用少量糙米煮萝卜、芋头、蜂斗菜、竹笋之类的杂炊饭。

    稍微富足一点的可以添加一些少量盐或酱吃,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是农民,实际上都只能凑合活着而已。

    因为全部营养都需要从这样简陋的饮食中吸收,所以当时的日本人普遍饭量都很大,一顿一斤饭很正常。

    至于大明百姓随便吃的白米,那东西在乡下人称“银舍利子”,基本上属于是只存在于传说里的食品。

    对于幕府之下的农民来说,咸鱼则是能传家的宝贝。

    一般家里边有条咸的鲤鱼干,每年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在热水里涮涮做汤,鱼要立刻捞出来晾干继续挂在大门顶上当家里边的吉祥物。

    如果稍微煮的久一点,导致咸鱼被煮烂的话,做饭的女人和老人甚至会羞愧的上吊自杀。

    总而言之,日本农民在幕府高层残酷的封建剥削与压迫下,命运极其悲惨。

    了解到这些的东军都督府参将都忍不住开口说道:

    “娘地,这倭寇朝廷是把人当牲畜来使用啊。”

    他的话让一些明军的守备都忍不住点头道:

    “是啊,我还以为每天只给民夫两斤米饭,一条鱼就已经很苛刻了。”

    “但每次发粮食的时候,他们都喜笑颜开的鞠躬感谢,我还好奇,没想到他们原来过得这么惨。”

    明军的一些将领忍不住的说着,而郑芝龙和郑芝凤、郑芝虎等人则是站在城头轻笑。

    之所以颜思齐给日本的农民发地,可不是因为良心过意不去,而是这些地需要人来种。

    一人一亩地听起来很多,但是经过战争破坏的明军占领地区,刨除去那上百万和幕府有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