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抄家流放(3 / 8)

加入书签

一定会赏,反而做了出错的要被严厉惩处。”

    “到后来,不做不错,便是百官自保的手段,而这也便是百官墨守成规的原因。”

    顾秉谦难得交心,甚至隐晦的也承认了自己也是那挡不住诱惑的一员。

    他敢这么说,是因为他清楚,自家这位殿下心里有一面明镜。

    朝廷财政不足,百官俸禄低,只能借由“润笔银”和各种手段来捞银子。

    朱由检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尽管每次都在叫嚣废除“润笔银”却依旧没有真正的执行,因为他知道废除“润笔银”没用。

    想要减少官员贪腐,那得先涨俸禄,而百官的俸禄每翻一倍,都是上百万两的支出。

    这听上去或许不多,但如果真的算下来却让人有些唏嘘。

    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确立的俸禄标准,大明朝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

    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

    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到了天启年间,朱由校又按照朱由检的话,将官员俸禄折色为现银发放。

    之后朱由校又觉得一直折色有些不好,毕竟粮价一直在浮动,因此干脆就按照五百文一石的高价永久定额,只发现银。

    这么一来,大明朝正一品官员的月俸就是四十三两五钱银子,而从九品官员则是二两五钱银子。

    这样看来,似乎折色之后,官员的俸禄倒也不是太差,但对比其他朝代的官员,似乎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毕自严开口说道:

    “俸禄的事情,户部有没有仔细想过应该如何提?”

    “殿下,下官以为,我朝俸禄并不低……”

    毕自严忽的回应,答案让朱由检皱眉,而毕自严也继续说道:

    “我大明的官员俸禄,经过殿下的调整,正一品的正俸已经达到了五百二十二两银子一年,从九品也达到了三十两银子,次九品的书吏也达到了十两银子。”

    “算下来,似乎并不算高,但我朝的俸禄并不仅仅只有正俸,还有则例优免。”

    毕自严说起了“则例优兔”,而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免税,免役。

    也就是说,在大明朝当了官员后,就可以不缴田税了,也可以不用去当差役了。

    赋和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