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议(6 / 8)

加入书签

说让他们和北面的莫卧儿开战,或许会有些吃力,但是进攻一些德干高原和沿海的土邦,这根本没有什么压力。

    也就是说、在天启七年下半年大旱前,诸王就可以组织海外就藩。

    在海外藩地的攻取上,朱由检就能薅一笔他们的羊毛,而当他们准备迁移,并且立足之后,大旱也就开始爆发了。

    大明消化不了的灾民,便由他们消化。

    不仅可以增加汉人在南亚的比例,还能反哺朝廷一大笔银子,来帮助朝廷渡过接下来的十七年大旱。

    人口迁移这种事情,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诸王也没有本事一口气拿出几百万两来迁移几十万人。

    迁移一个百姓,藩王需要给朝廷十两的迁移银。

    请一卫海军帮忙开疆拓土,打下藩地,一年就需要三十多万两银子。

    打下藩地后,藩地需要拱卫吧?到时候调南军都督府的拱卫营前往天竺,一营三千零三十一人,一年的费用就是近十一万两。

    这些,可都是赚钱的买卖。

    也就是说、藩王花银子帮大明迁移灾民,又花银子向大明采购军械,最后请大明的拱卫营帮忙拱卫藩国,训练新军。

    并且、这训练也是有猫腻的。

    因为新军训练结束,到时候南军都督府在天竺的拱卫营数量,最少不会低于二十个。

    这二十个拱卫营可不是训练完了就返回旧港的,而是将会被调往东吁沿海,配合西军都督府收复三宣六慰。

    总之、朱由检的想法是一环扣一环,绝不浪费一点资源。

    大旱之下,大明的实力不外扩是绝对养不活几千万灾民的。

    即便外扩、迁移也需要足够多的粮食。

    大明亲王、郡王上百人,哪怕每个藩国只吸纳一万灾民,也能为大明解决上百万灾民。

    诸如周藩、福藩、楚藩、秦藩、晋藩、赵藩等等强藩的实力还不知道,恐怕吸纳十几万百姓都是轻轻松松。

    并且,这消耗的还只是他们的存银,如果他们藩国的兵力训练出来了,恐怕会对内陆地区的德干诸多土邦下手。

    不止是土邦,甚至会和北方的莫卧儿碰撞也说不定。

    二十九名亲王,哪怕一国只有一营兵,那也能拉出近八万兵马,更别提还有八十多位郡王了……

    藩王迁移海外、大明只有可能受惠,反噬什么的都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朱由检唯一要控制的,就是这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