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叶向高入阁(5 / 8)

加入书签

sp;   忽的、朱由校一开口,立马让叶向高心中一紧。

    “万岁、恐怕这无法实现……”

    太仆寺、这是一个有财政管理职能和财政资源的衙门,作为明代负责马政畜牧的机构,太仆寺掌握的重要财政资源就是马户,草场和马匹等大量的马政资源。

    马户指的是养马人户,这些人户由明代政府官方编佥在一起强制性的摊派养马的徭役任务,所谓编佥就是指明代政府按照规定将几户人家编在一起合伙饲养一匹马或者按照田地数量饲养。

    按人户编佥的免去他们的其他徭役,按田地编佥的则免去田地的税粮,通过免粮免役实现内地养马徭役的物质基础。

    以太仆寺的记载,弘治时期太仆寺掌握的养马人丁超过了六十八万,而田地则超过了一千六百万亩。

    这还是一百年前的情况,眼下或许太仆寺的田地又变多了不少,而这还只是田地,另外还有牧场。

    太仆寺的牧场,一般由朝廷官方提供给各地养马人户的草场,而太仆寺的草场土地多达四百多万亩。

    拥有这样数量庞大的田地和草场,太仆寺自然不会穷。

    自成化二年开始有了稳定的白银收入以后,成化四年太仆寺就修建了专门放太仆寺白银的常盈库。

    起初、常盈库的白银收入并不多,每年不过三万多两,但是到了正德年间就增长到了十八万两,而嘉靖年间增长到了七十多万两。

    隆起开关之后,常盈库最高收入七十八万两,而后虽然有所回落,不过每年收入也保持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两之间。

    这些白银均属于马政资源,原则上仅允许用来购买马匹,故称为“马价银”。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随着赋役折银的政策推行,太仆寺的马政资源管理也从管理马户,马匹,牧场等实物变成了对货币的管理,包括马政资源的改折,马价银的征解等等。

    常盈库中的存银到嘉靖、隆庆时期多达一千多万两,而作为国家财政税收主要来源,由户部管理的太仓库每年岁入大约有四百多万两,但太仓库中经常在库的存银却不过只有二三百万两,和常盈库一比实在显得太过寒酸。

    所以、经过了朱由检整顿御马监后,朱由校也知道了太仆寺存在猫腻。

    仅仅原来的占地三百余万亩的御马监、在整顿之后就能达到岁入七十万两银子,而占据田地和牧场两千万亩的太仆寺,居然还是每年只有五六十万两银子?

    这赋税……跟湖弄鬼一样,所以朱由校才升起了将太仆寺也交给自己弟弟整顿的心思。

    不过、叶向高的直接拒绝,对朱由校而言,无异于是当头一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