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章 踏雪(3 / 4)

加入书签

一只飞翔的燕子,惟妙惟肖,身旁还刻着一枝柳条,柳叶连接着燕子的身影。

朝东的一面竖着刻着三个大字,燕子桥。

紧靠着石柱,一板石板上,刻着建桥的记载。

“丁卯年秋,叶宇陈艳捐资建桥。

众乡亲义务出工,同心协力,历三月建成。

从此南北畅通。”

“桥建得挺漂亮的。”

叶宇说,“五个桥墩,离水面有四五米高,桥面宽八米,可容两辆车相对而过了。

设计的不错。

三百万怕是不够。”

“加上义工差不多少。

来,我们一起照张相留念。”

陈艳欢喜地说。

架上相机,两人一起靠在石柱上,留下了有纪念意义的相片。

“是燕子吗?”

一位老人从桥的另一面走过来,远远的喊道。

“是我啊,二爷爷。”

老人从北面快步的走来,手里还拿着扫帚。

“燕子,叶家小子。

真是你们俩,大雪天的怎么就来了?”

“放假了,昨天就回家来了。

您老这么早在这扫雪呢?”

叶宇说。

“二爷爷,您的船呢?不划了?”

陈艳说。

“都是你们害的,修好了桥,没人坐船了。

哈哈,正好,我闲着没事,就来看管这桥,没事做打打鱼,给来往的行人指指路,卖点茶水什么的。

你们来了,到我家里喝碗茶吧。”

老人欢喜地说着。

“好啊。

要钱不?”

“给你们免费。

哈哈,你们俩捐那么多钱建桥,我还能要钱?”

“把您老的渡船生意给弄没了,您不生气?”

叶宇说。

“唉,长年摆渡,只为了方便行人。

挣不了什么钱。

人老了,正好退休养老。

闲时打点鱼,日子过得最是舒坦。

感谢你们还来不及呢。”

一路说着,走向北岸。

“建桥的时候,你不知道有多热闹,十里八乡的都过来了,有力的出力,拉石子,抬石头,我的船也出了力了,几个桥墩的水泥全是它运过去的。”

老人自豪地说,“以前建桥全是石头一块块的垒,现在用的是钢筋钢板,两边的挡柱也是钢筋的。

结实还显得轻巧。”

桥北面的高堤处建了三间平房,还修了一片平地。

老人扫出一条人行小道。

“进屋里来,我给你们倒茶。”

两间房子摆着五张桌子,老人从厨房里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茶,把托盘放到桌上,“尝尝,茶好不好喝。”

其实就是一碗鱼汤,浓白色,里面飘着细碎的佐料末。

“真是香。

我能喝得出,您加了十三味佐料,大冬天,您哪来的鱼腥草啊。”

叶宇说。

“叶小子懂得真多。

真是张巧嘴。

夏天收藏起来,一直可以用到明年春天。”

“二爷爷,你用的鱼是自己打的吗?怎么有柳条鱼的味呢?”

“这条河里也有柳条鱼,做出茶来才会新鲜不腻。

客人才喜欢喝啊。”

“多少钱一碗?”

“一块钱。

老头子就认死理,多一分也不收。”

一位七十上下的老妇人走进来,“喝完了再给你们盛,刚做好,正新鲜着呢。”

“二奶奶好。”

“好,好。

小燕子出落成大姑娘啦,还是几年前见过你一回,跟个野小子似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