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特色道路(1 / 5)

加入书签

深夜两点。

东京在窗外腐烂。

霓虹灯偶尔跳动一下,像是濒死者的脉搏,证明这座城市还没有完全死去。

只是还没有。

新二坐在书桌前,台灯投下一个小小的光圈,像是黑暗海洋中的孤岛。

《资本论》第一卷摊开在第十章——“工作日”

马克思的德文原版在左,日译本在右,中间夹着新二自己的翻译和注释。

旁边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书页间夹着密密麻麻的便利贴,像是彩色的蝴蝶,每一只都承载着一个思想的碎片。

再旁边是《论持久战》,封面已经被翻得白。

还有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卢森堡的《社会改良还是革命》,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这些书像是军火库。

但新二现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武器。

而是一张地图。

一张通向胜利的地图。

“革命的条件。”

他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字。

字迹工整,像手术刀的切口,像是在解剖一具尸体。

客观条件:

经济危机?(泡沫破裂第11年,看不到尽头)

矛盾激化?(贫富差距创历史新高,且还在扩大)

统治阶级内部分裂?(派系斗争白热化,政权更迭频繁)

生活恶化?(失业率上升,自杀率创新高)

从理论上讲,这些都符合列宁的革命形势理论。

“上层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

但——

主观条件:

理论?(但仅限于我一个人)

政党?(无)

组织?(无)

群众觉悟???(负数)

武装力量?(我算吗?)

他盯着这些叉号。

放下笔。

这就是真相。

赤裸裸的、残酷的、无法回避的真相。

日本不是1917年的俄国——没有冬宫可以攻占。

那里有厌战的士兵,有激进的工人,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

不是1949年的中国——没有农村可以包围城市。

那里有被压迫几千年的农民,有游击根据地……

不是1959年的古巴——那里有独裁者,有游击队,有卡斯特罗和格瓦拉。

不是1968年的法国——那里至少还有五月风暴,还有学生占领街头。

这里是2001年的日本。

一个后工业社会。

一个消费主义社会。

一个被彻底驯化的社会。

新二站起身,走到窗前。

东京的夜景在眼前展开——灯火辉煌,繁华依旧,像是一切都很好。

但他看到的是另一幅图景。

羊群。

三千万只羊,挤在这个叫做“东京”

的牧场里。

他们咩咩地叫着“不好意思”

、“给您添麻烦了”

、“实在对不起”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上班的队伍,下班的队伍,等地铁的队伍,买便当的队伍。

他们走向屠宰场时,还要向屠夫深深鞠躬:“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他们被剥了皮,还在感恩:“至少还留了骨头。”

他们被剁成肉酱,还在自责:“是我不够努力。”

有的只是

失业但还能领救济金的中年人——“至少政府还管我们。”

过劳但还能买到便当的上班族——“至少还有工作。”

绝望但还能玩柏青哥的底层——“至少还能赌一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