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用现代思维解决几个小问题,效果不错(1 / 3)
代理监国的日子,在最初的手忙脚乱和小心翼翼之后,渐渐步入了一种奇异的“平稳”轨道。林潇潇依旧每日在澄瑞堂“上班”,听沈墨言等人汇报,批阅那些已经由内阁拟好处理意见的奏章。
她谨守“多听少说、信任专业”的原则,倒也勉强维持住了局面,没出什么大纰漏。
然而,总有一些事情,是辅政大臣们不便插手、或者觉得无伤大雅、直接呈报到她面前的“小事”。这些小事,恰恰给了林潇潇一点发挥的空间。
这日,内务府呈上一份关于宫中器物修缮的奏报。事情不大,说的是宫内几处库房年久失修,雨季将至,需拨款修缮以防雨水浸坏库存。但奏报后面附了一长串清单,详细列明了需要修缮的库房名目、预估工料银两,以及请求拨款的数额。厚厚一沓,看得人头晕。
沈墨言看了一眼,便道:“此乃宫务常例,修缮库房确有必要。内务府预算所列,臣粗略看过,尚在情理之中。娘娘若无异议,准其按例办理即可。”
按例办理?林潇潇看着那厚厚的清单和不算小的金额,心里的小算盘下意识地拨动起来。
【这么多库房一起修?】
预算看着是合理,
但怎么感觉有点像……
【年底突击花钱?】
反正预算批下来了,
【不用白不用?】
上辈子在公司,
【这种项目最容易被塞私货、虚报价钱了!】
能不能……
【优化一下?】
比如,
【按紧急程度和库存价值排个优先级?】
最要紧、放最贵重物品的库房先修,
次要的可以缓一缓,
【或者简单维护一下撑过这个雨季再说?】
这样既能保证核心资产安全,
【又能省下一笔钱,】
【还能避免
她沉吟片刻,没有立刻说“准奏”,而是拿起那份清单,指着其中几处存放绸缎、药材等怕潮物品的库房,问道:“沈大人,本宫看这清单上,库房数目不少。如今朝廷正值用兵之际,国库开支浩大。能否让内务府再仔细核验一番,按库房紧要程度、库存物资本身是否畏潮,分个轻重缓急?譬如存放绸缎、药材的库房须得即刻修缮,妥善防水。而一些存放粗笨器物、不易受潮的库房,或可先做些简单维护,待秋后银钱宽裕时再行大修?如此,既可解燃眉之急,亦可为国库节省些开支。”
她尽量用符合这个时代语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核心就是“优先级”和“成本控制”。
沈墨言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仔细看了看林潇潇手指的那几处,又看了看清单,抚须沉吟道:“娘娘思虑周详,体恤国力,臣深感钦佩。确是如此。以往此类修缮,多是按例一并办理,难免有冗费之处。按库房紧要、物品特性分等处置,更为妥当。臣即刻让内务府重新核计,列出先后次序与缩减后的预算,再呈娘娘御览。”
【他听懂了!】
【而且还赞同了!】
看来这现代项目管理思维,
【在古代也挺好用嘛!】
嘿嘿,
小试牛刀,
【效果不错!】
又一日,兵部送来一份关于京畿周边几个驿站驿马补充的请示。说是驿马多有损耗,请求拨款采买新马。理由充分,数额也不算离谱。
林潇潇看着奏报,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关于古代驿站效率的纪录片,顺口问了一句:“驿站驿马损耗,除了正常劳役,可曾核查是否有管理不善、喂养不周、甚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