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专家解读,增强信心(2 / 3)

加入书签

己孩子的?但您仔细想想,晓聪之前的种种行为,难道不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吗?在清平村,孩子要自己洗衣做饭,体会劳动的艰辛;要下地干活,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学会责任与担当。这些看似辛苦的经历,实则是在教会他们生活的技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在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

林悦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若有所思地问道:“教授,可晓聪毕竟是个孩子,他能理解这些吗?万一他在那边受到伤害,留下心理阴影怎么办?我们做家长的,最怕的就是孩子受到伤害。”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关切,作为表姐,她也一直关注着晓聪的成长。

周教授从公文包中又取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那是国外关于挫折教育的研究报告,上面还贴着各种图表和案例分析。他轻轻翻开,指着其中的内容说道:“这正是清平村教育模式的精妙之处。他们并非单纯地惩罚,而是寓教于行。比如晓聪破坏教室公物被罚清扫操场,这不仅是对他错误行为的惩戒,更是让他通过劳动明白,任何破坏行为都需要付出代价,都要自己承担后果。而且,从资料来看,晓聪在受罚后已经有了积极的转变,他开始主动承担责任,帮助同学,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耐心,就像培育一棵幼苗,需要精心呵护,也需要适当修剪。”

大姨依然满脸担忧,眉头紧紧皱起,尖着嗓子说道:“话是这么说,可晓聪要在那里待六年啊!初中和高中,正是孩子最需要家人陪伴的时候,我们就这样放手,真的合适吗?这六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作为长辈,她对晓聪也是疼爱有加。

周教授神色郑重,目光中透着理解与坚定,语重心长地说:“这位女士,您有没有想过,过度的陪伴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就像鸟儿,一直关在笼子里,永远学不会飞翔。在清平村,晓聪会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生活、劳动,他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团队协作,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这六年,看似漫长,但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却是塑造品格、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等他从那里走出来,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受用一生的良好品行和坚韧性格,是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勇气和能力。”

二舅母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教授,您说晓聪真的能变好吗?我们实在是太担心了……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想起晓聪小时候可爱的模样,再想想他现在的情况,心里就像刀割一样。”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周教授站起身,走到众人中间,目光坚定而温暖,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我不敢说绝对,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晓聪具备改变的潜力。他之前的叛逆,某种程度上是在寻求关注和认同。而在清平村,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这种正向的反馈,远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只要引导得当,他不仅能改掉恶习,还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为你们的骄傲。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潜力,也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李思成看着家人渐渐松动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希望,仿佛在黑暗的隧道中看到了尽头的光亮。他恳切地说:“爸、妈、宛如,周教授是这方面的权威,他的话咱们好好听听。我知道大家都心疼晓聪,但为了他的未来,我们得咬咬牙,给他一个改变的机会。这六年,虽然我们不能陪在他身边,但我们可以在心里为他加油鼓劲,相信他一定能克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林宛如咬着嘴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带着一丝犹豫:“可是……万一……”她的话没有说完,但其中的担忧和不安却不言而喻。

周教授走到林宛如身边,轻轻拍了拍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