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邻居劝说,稍缓气氛(2 / 3)
>林宛如听得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声音发颤:“那张大爷,您……您最后接回来了吗?”
张大爷摇了摇头,眼神变得坚定,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没有!我咬着牙没去!我和他妈在家哭了好几个晚上,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守着电话等小张的消息。但我心里清楚,要是这时候心软,孩子这辈子就毁了!”他猛吸了一口烟,烟雾从鼻孔中喷出,“慢慢地,小张的电话里抱怨少了,开始和我们说在训练营里学到的东西。他说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做饭,学会了修桌椅、种地,还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次,他在信里写‘爸,我今天帮老乡修好了漏水的屋顶,他们可高兴了’,我和你阿姨看着信,又哭又笑。”
说到这儿,张大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去年过年,小张回来了。我和他妈差点没认出来!晒得黝黑,却结实了不少,眼神里透着一股精气神。他主动帮我们干活,还把在训练营里攒下的钱交给我们,说‘爸妈,以前是我不懂事,让你们操心了。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张大爷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现在啊,小张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还当上了班长!上个月,他还得了三好学生,奖状就贴在堂屋墙上,全村人都来恭喜我们。”
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张大爷抽烟的“吧嗒”声。林宛如呆呆地望着张大爷,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儿子晓聪小时候的模样,那时的他也是这般可爱懂事;李父若有所思地摩挲着拐杖,眉头渐渐舒展;大姨掏出手帕,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二舅母则红着眼圈,轻轻点头。
张大爷转头看向李思成,目光中满是赞赏,伸手拍了拍李思成的肩膀,力道十足:“思成啊,我听说你为了晓聪,斥巨资打造了个清平村,让孩子在那里体验八十年代的生活,用特别的方式教育他。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你疯了,哪有当爹的这么折腾孩子的?但现在想来,你这是下了一盘大棋啊!”他站起身,挺直了有些佝偻的背,“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不修剪、不打磨,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晓聪在清平村吃点苦,受点累,说不定真能脱胎换骨!说不定啊,以后还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林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推了推眼镜:“张大爷说得对。舅舅这些年为了晓聪的事,头发都白了不少。他做这个决定,肯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您不知道,舅舅为了清平村的事,熬了多少个通宵,连生意都顾不上了。”
这时,二舅母小声嘀咕道,声音里带着浓浓的心疼:“话是这么说,可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亲儿子,看着他受苦,当长辈的哪能不心疼?我一想到晓聪在那边吃不好、穿不暖,晚上睡不着觉,心就像被针扎一样。”
张大爷笑了笑,拿起一个柿饼递给林宛如,柿饼表面的白霜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大妹子,心疼归心疼,但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些。我家小张现在的变化,就是最好的例子。晓聪这孩子聪明,只要引导得好,将来肯定有出息!说不定啊,等他从清平村回来,就是咱们别墅区里人人称赞的好孩子,考上清北大学,给你们李家争光!到时候,你就等着享福吧!”
张大爷的话如同一缕阳光,穿透了笼罩在李家的阴霾。林宛如咬了咬嘴唇,低头看着手中的柿饼,喃喃道:“真的能像小张那样吗……”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但这次,眼中多了一丝希望。
李思成站起身,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声音有些哽咽:“张大爷,谢谢您!您这番话,解开了我们一家人的心结。”他转头看向家人,语气坚定,目光中充满了信念:“我知道大家都心疼晓聪,但请相信我,也相信晓聪。清平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那里有负责任的老师,有淳朴的村民,还有一群和晓聪一样渴望改变的孩子。我相信,晓聪一定能在那里找到人生的方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