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冷静思考,收集资料(2 / 2)
,煤油灯的火苗在玻璃罩里摇曳,昏黄的光晕下,他正在整理晓聪的作业。泛黄的作业本上,数学题步骤写得歪歪扭扭,却用红笔反复订正;作文本里夹着一片干枯的麦穗,下方写着:“原来馒头不是机器做的,是汗水泡出来的。每一粒米,都藏着农民伯伯的辛苦。”字迹稚嫩,却透着认真。
突然,窗外传来脚步声,王伯端着一碗热粥,粥面上飘着几片青菜叶,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满是皱纹的脸:“周老师,这孩子还是不肯吃,您帮我劝劝?再这么下去,身子该垮了。”
周文远摇头,举起作业本,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王伯,您看,晓聪开始思考了。或许比起食物,他更需要时间消化这些改变。”他摸出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映出他疲惫却欣慰的笑容,“李总交代要拍些孩子的日常,您看,这张他插秧的照片,多有干劲。水田里的他,就像重新活过来了一样。”
回到别墅,李思成已经在书房奋战了整夜。晨光透过百叶窗斜斜照进来,照亮满地的资料。他面前摆着三个文件夹:《清平村教育实录》里,详细记录着每个孩子的转变过程,附有大量照片和视频截图;《晓聪成长轨迹》中,从初到清平村时桀骜不驯的模样,到如今主动修补教室桌椅、帮同学讲解习题的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每张照片下都有详细的文字批注;最厚的《八十年代教育理念考据》里,夹着泛黄的报纸,报道着那个年代“劳动育人”的成功案例,还有他亲手写下的心得体会。
突然,手机震动,是周文远发来的视频。画面里,晓聪正在黑板前解题,粉笔灰簌簌落在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衫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认真的侧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解完题,他转头看向镜头方向,像是有所感应,嘴角微微动了动,又迅速转回去,继续在黑板上书写。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李思成猛地站起,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声响,惊飞了窗外的麻雀。
“李总!”张明远的紧急电话随之而来,声音里带着惊恐,背景中充斥着刺耳的警报声,“清平村的通讯基站被不明设备干扰,所有监控画面中断!目前只知道有辆黑色越野车在村外围徘徊,车上的人带着专业设备,很可能是……”话未说完,信号突然中断。
李思成的瞳孔骤然收缩,寒意从脚底窜上心头。他抓起车钥匙冲出门外,却在玄关处撞上林宛如。林宛如披散着头发,眼神空洞而绝望,手里紧攥着晓聪儿时的玩具,那是一个已经褪色的小熊玩偶。“思成,带我去见晓聪,我梦见他在哭……”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李思成的胳膊,“求你了,我是他妈妈啊!我感觉到他在喊我!”
李思成看着妻子憔悴的模样,心像被重锤击中,眼眶发热。但他还是咬牙掰开她的手,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再给我三天,三天后,我一定让你看到一个全新的晓聪。相信我,就像当年你相信我能创业成功一样。”
接下来的三天里,李思成几乎不眠不休。他不仅收集到晓聪在代数竞赛中获奖的试卷、帮王婶修缮屋顶的视频,还联系到其他从清平村走出的孩子家长。其中一位母亲在视频里泣不成声:“我家孩子以前连碗都不洗,现在每次放假都帮我下地干活,还说要考农业大学,要研究怎么让庄稼长得更好。这些改变,都是清平村给的……”
当一切准备就绪,李思成站在别墅地下宴会厅中央。四周布置成1982年的模样,墙上贴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老式电视机里播放着怀旧纪录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味和旧木头的气息。他深吸一口气,拨通林悦的电话,声音沉稳而坚定:“通知所有人,半小时后,来这里见证真相。”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