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物品更换,多方协调(2 / 3)

加入书签

反驳,手机突然响了。是组员小李打来的,电话一接通,小李激动又带着焦急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张哥!找到个旧物收藏家,家里有成箱的八十年代课本,可他说只愿意捐给学校,根本不卖给咱们!您看怎么办?”

“我马上来!”小张挂断电话,恶狠狠地瞪了花衬衫男人一眼,转身就跑。花衬衫男人在他身后阴阳怪气地喊道:“小子,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去!”

收藏家的老宅坐落在一条幽静却略显破败的小巷深处,推开斑驳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霉味和纸张特有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老宅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箱,仿佛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仓库。白发苍苍的收藏家扶了扶金丝眼镜,慢条斯理地翻看着小张带来的项目计划书,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沉稳而谨慎。

“你们要打造八十年代的乡镇?听起来倒是有趣。”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1982年版,眼神中满是怀念和追忆,仿佛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不过这些书都是我的心血,我收集了大半辈子,每一本都来之不易。我想亲眼看着它们发挥作用,可不能随便给人。”

“我们的穿越乡镇里就有学校!”小张急切地说,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往下掉,砸在地面上瞬间蒸发。“保证让这些书物尽其用!而且我们的教学质量绝对有保障,虽然用的是八十年代的教材,但教学方法都是最先进的,绝对能让孩子们学有所成!”他一边说,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收藏家能够答应。

收藏家却摇了摇头,眼神中透着一股执拗和坚定:“不行,我得实地考察。要是你们是在糟蹋这些老物件,我可饶不了你们。这些书就像我的孩子,我不能让它们受委屈。”他的语气不容置疑,让小张原本燃起的希望又黯淡了几分。

与此同时,寻找玻璃注射器的组员们也陷入了困境。医疗设备回收站里,刺鼻的消毒水味混合着铁锈味,熏得人喘不过气。组员大刘抹了把脸上的油污,手上也沾满了黑色的污渍,望着堆成小山的废旧医疗器械,满脸绝望。“跑了五个回收站,全是塑料注射器,上哪儿去找玻璃的啊?这简直比登天还难!”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

“再找!”小张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破釜沉舟的狠劲,“去隔壁市,去省城,就算把所有回收站翻个底朝天,也要给我找到!找不到就别回来见我!”他的声音在回收站里回荡,给组员们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一丝动力。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一个意外的线索出现了。有网友在论坛上看到他们的求助帖,留言说:“我爷爷是老医生,家里好像存着些老注射器,不过都在乡下老宅,得回去找找。要是找到了,看你们挺不容易的,就给你们。”

小张立刻带着组员驱车三个小时赶到乡下。那是一座破旧的土坯房,房梁上结满了蛛网,墙壁上有许多裂缝,仿佛随时都会倒塌。网友的爷爷颤颤巍巍地从床底拖出个木盒,他布满皱纹的手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轻轻打开木盒:“这些注射器,我保存了几十年了。当年条件艰苦,这些可都是宝贝。”他的声音里带着不舍,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着期待的光芒,“小伙子,你们可别让它们蒙尘啊。”

“您放心!”小张郑重地接过木盒,感觉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捧着的不是注射器,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我们一定会让这些老物件重新焕发生机,发挥它们的价值。”

然而,当他们带着好不容易凑齐的物品返回时,却发现乡镇仓库的门锁被撬开了。仓库里一片狼藉,箱子被翻得乱七八糟,物品散落一地。清点后发现,刚到手的二十本珍贵旧书不翼而飞。小张看着满地狼藉,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冲脑门,气得浑身发抖。“一定是王氏集团干的!他们就见不得我们顺利!”他一拳砸在墙上,手背上立刻渗出鲜血,可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只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