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持续完善,期待未来(1 / 3)

加入书签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穿越乡镇的暑气冲刷殆尽,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抖落串串晶莹水珠,砸在青石板路上,溅起朵朵细碎水花。李思成站在指挥部的廊檐下,望着被雨水浸润得焕然一新的乡镇,手中的黄铜怀表蒙着一层薄薄水雾,表盖上的雕花若隐若现。运动会的成功虽让成果初显,但他的内心却丝毫不敢放松,就像紧绷的琴弦,时刻警惕着下一个挑战的到来。“穿越计划”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一步都关乎着孩子们的未来,也承载着他作为父亲对儿子李晓聪的殷切期望,这沉甸甸的责任压在心头,让他不敢有半分懈怠。

“李总!王氏集团又有新动作!”黑燕踩着积水匆匆跑来,战术背心下摆还滴滴答答淌着水,手中的平板电脑裹着防水袋。看着黑燕焦急的神情,李思成心中一紧,他太清楚王氏集团的手段了,每次的攻击都如同暗处的毒蛇,防不胜防。“他们买通了几个网络水军,在各大教育论坛发布帖子,质疑咱们‘用复古噱头耽误孩子前程’,评论区已经吵翻了!”她将平板电脑往李思成面前一递,屏幕上满是刺眼的言论。李思成眉头紧锁,一股怒火在心中腾起,这些无端的指责不仅是对他心血的污蔑,更是对孩子们成长机会的漠视。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深知此刻冲动只会落入对方圈套,必须用智慧和事实予以回击。“让孩子们和家长录制视频回应,用真实的改变说话。”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处正在帮居民修缮屋顶的小宇,心中涌起一丝欣慰,“真正的教育成果,容不得宵小之辈抹黑。”

此时的乡镇小学会议室,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新聘请的教育专家周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眼神中透着对现有教育模式的担忧。他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早已形成一套固有的理念,看到穿越乡镇的课程安排,内心充满了不安。“现在的课程安排太过注重场景体验,文化课的比重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成绩必然受影响!”他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对课程的修改建议,在白炽灯下泛着冷光,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坚守。

“周教授此言差矣!”张明远急得从二八自行车上跳下来,车铃铛叮当作响。作为穿越计划的编导,他亲眼见证了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的成长,对这种创新教育模式充满信心。听到周教授的否定,他心中又急又气,“咱们这‘穿越计划’的精髓,就是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上次轩轩通过算账学会了四则运算,这效果可比死记硬背强多了!”他额头青筋暴起,衬衫后背洇出大片汗渍,急切地想要说服对方,生怕因为理念不合而影响计划的推进。

双方争执不下时,朵朵怯生生地举起手,膝盖上淡粉色的创可贴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她看着激烈争论的大人们,内心既紧张又忐忑,害怕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可。但想到这段时间在穿越乡镇的收获,她鼓起勇气说道:“老师,我觉得可以把文化课藏在场景里。比如上历史课,就去供销社讲物资分配;学语文,就帮老乡写家书……”她的声音越说越小,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直到看到李思成鼓励的眼神,才稍微安定下来。

李思成目光一亮,心中大喜,重重拍在桌上:“好!就按朵朵说的,开发‘场景化课程’!让学习融入生活,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他为孩子的聪慧感到惊喜,也庆幸在理念碰撞中找到了更好的方向。

然而,设施升级的过程同样波折不断。当团队准备将木质黑板更换为更清晰的毛玻璃黑板时,家长们分成了两派。那位戴着老花镜的爷爷气得直敲拐杖,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上学的场景,对木质黑板有着深厚的情感,担心更换黑板会破坏孩子心中对1982年的美好想象,“毛玻璃黑板看着就现代,完全破坏氛围!我孙子天天念叨着要当‘82年的小学生’,换了黑板,他还怎么入戏?”

“可现在的黑板反光太严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