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监控设备,安装完成(2 / 3)

加入书签

?”他将目光转向张明远,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与不安。

张明远摇着折扇打破僵局,扇面“实事求是”四字在灯光下忽明忽暗:“依我看,不妨双管齐下。明线走老式电缆,暗线埋纳米光纤。就像古人用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既保留八十年代的风貌,又能保证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建筑结构和生活用品,将监控设备全方位隐藏,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监控网络。不过,这其中的风险也不小,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思成身上,“只是这暗线的布局,还需李总亲自定夺。毕竟,这里面藏着李总的一片苦心。”

李思成摩挲着紫砂壶,壶身的竹叶刻纹早已被摸得发亮。他沉默片刻,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儿子未来在乡镇生活的场景,思考着如何才能既全方位保护他,又不侵犯他的隐私,同时还要确保不被外界发现。“坎位设三个微型摄像头,伪装成墙缝里的青苔;离位的镜头藏在老槐树的树洞;震位的藏在教室的粉笔盒里,艮位的做成扫帚的竹枝纹理……记住,每个镜头都要能看到晓聪的书桌,却照不到他的床。孩子,总得有点自己的秘密。我要的,是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而不是生活在完全透明的世界里。整个乡镇的每一条小巷、每一间屋子,都要在监控范围内,不能有任何死角。但一定要隐秘,隐秘,再隐秘!”说这话时,他的眼神中既有作为父亲的慈爱,又有对计划成败的深深担忧。

安装现场,工人们戴着特制的手套,小心翼翼地将微型摄像头嵌入墙缝。他们用镊子夹起一片“青苔”状的伪装外壳,轻轻覆盖在摄像头上,那动作就像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为了让摄像头与墙缝完美融合,他们还特意从老房子上刮下些墙灰,均匀地涂抹在伪装外壳上,再用细毛刷轻轻扫过,模拟出岁月侵蚀的痕迹。

在老槐树下,两名工人架着梯子,假装修理树枝,实则将镜头嵌入树洞。他们先用电钻小心翼翼地在树洞内钻出一个刚好容纳镜头的小孔,然后将镜头调整好角度,确保能覆盖到周围的关键区域。最后,用与树皮纹理相似的材料将洞口封住,远远看去,树洞就和原来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破绽。

调试室内,温度低得让人牙齿打颤,墙角的老式暖气片发出“哐哐”的响声。林小满的额角沁满汗珠,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呼出的白气在面前缭绕。屏幕上,画面时断时续,雪花点如瘟疫般蔓延。“不行!纳米光纤在极寒下传输衰减37%!”她抓起一旁伪装成旧收音机的信号增强器砸向墙壁,外壳瞬间裂开,露出里面复杂的线路,“这些八十年代的破零件,根本撑不起现代技术!这样下去,监控系统根本无法正常运行。要是有死角,晓聪的安全就无法保障,计划也可能功亏一篑。”

李思成站在一旁,看着林小满焦急的样子,心中也跟着着急。他望着窗外呼啸的寒风,吹得树枝疯狂摇曳,仿佛也在嘲笑这艰难的调试过程。“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晓聪还在等着,不能再拖了。”他在心中暗自思索,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陈墨白突然颤巍巍地递来一个油纸包,他的手在微微发抖,脸上带着期待与紧张:“丫头,试试这个。”油纸包里是几枚生锈的电子管,“82年无线电爱好者自制的抗干扰元件,我留了四十年。当年,这些元件可是帮了大忙,说不定现在还能派上用场。有了它们,或许能让监控网络更加稳定,实现真正的无死角监控。”

林小满将信将疑地接入电路,奇迹般地,画面突然清晰起来,连墙角蜘蛛结网的细丝都纤毫毕现。“成了!”林小满激动地抱住陈墨白,老人的白发沾到她的睫毛。李思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些,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很快,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监控画面出现了严重的延时,导致实时监控失去意义。林小满咬着嘴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