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未来规划,持续发展(看爽文搜: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1 / 3)
晨霜在“教育创新典范”的牌匾上凝成细珠时,李思成正用铅笔在1982年的中国地图上圈点。北京、上海、成都的位置被红圈标得醒目,铅笔尖在“清平村”三个字上反复摩挲,留下深深的刻痕。王伯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映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李总这是要把1982年的种子撒遍全国?当年晓聪在的时候,你可只想着把这一个村子建好。”
李思成放下铅笔,指腹蹭过地图上的褶皱:“一个清平村不够。”他望着晒谷场新搭的沙盘,马师傅正用1982年的秫秸搭建校舍模型,“分校要保留三样东西——土坯墙、煤油灯、珠算课,其他的可以因地制宜。比如东北分校加个火炕,南方分校多挖口水井,但1982年的魂不能丢。”
张明远抱着个纸箱闯进来,里面的可行性报告哗啦啦散了一地。某咨询公司的方案上,“智能化管理”“VR农耕体验”的字样刺得人眼睛疼。“李总,这帮专家说要给分校装人脸识别!”他捡起份报告,封面的塑料膜反射着晨光,“还说1982年的煤油灯太危险,得换成LEd仿制品!”
周明德的拐杖突然“笃”地戳在纸箱上,老人从怀里掏出本李晓聪的旧日记,纸页上还沾着当年的泥土:“让他们看看!1982年的孩子,晚上点煤油灯看书,视力比现在天天看平板的孩子好得多!”他用红笔圈出日记里的话,“‘黑暗里的灯光,比白天的太阳更让人清醒’,这才是我们要的东西。”
劳动课的哨声刚落,晒谷场就来了位“特殊客人”。金发碧眼的珍妮教授举着摄像机,镜头对准正在编竹筐的张扬,高跟鞋踩在玉米壳上歪歪扭扭。“李先生,”她的中文带着浓重的伦敦腔,“牛津大学想引进你们的模式,但董事会希望把‘1982年’改成‘数字复古年’,这样更容易被西方家长接受。”
张扬突然把竹筐往地上一扣,篾条在珍妮的鳄鱼皮手包旁弹了弹:“改了年份,还算什么穿越教育?”他扯下蓝布校服上的校徽,铜质的“1982”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我爸的公司在伦敦有分公司,我用1982年的算盘算出你们的预算漏洞,你信吗?”
祠堂的八仙桌上,摊着份泛黄的科研计划。赵兰芝用红笔在“1982年教学法数字化”旁画了波浪线,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像春蚕啃桑叶:“周老觉得,把珠算口诀编成App算不算创新?”她突然指向窗外,小雨正用1982年的算盘核对电脑上的收成数据,算珠碰撞的脆响与键盘声奇妙地融合,“传统不是死的,就像晓聪当年用榫卯结构做机器人,老法子也能长出新枝芽。”
穿西装的投资人突然闯进来说:“李总,我注资五个亿,条件是分校必须叫‘李思成精英学院’!”他的鳄鱼皮鞋踩在1982年的麻袋上,发出窸窣的响,“再请些明星代言,保证招生名额炒到天价!”
王伯的烟袋锅“啪”地敲在投资人的鞋尖上,老人的粗布褂子沾着柴火灰:“1982年的学校,哪有挂个人名字的?当年县一中叫‘红旗中学’,培养出的状元比你这五个亿金贵。”他掀开供桌下的木箱,里面是晓聪当年的三好学生奖状,盖着“清平村公社”的红章,“这才是招牌,比明星代言靠谱。”
傍晚的广播里,突然响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1982年的磁带转得有些卡顿,却让珍妮教授红了眼眶。她举着杯玉米酒,对李思成说:“我明白了,你们守护的不是某个年份,是让孩子‘脚踏实地’的教育哲学。”她掏出钢笔,在合作协议上签下名字,“牛津可以建‘1982年教育实验室’,但必须用真煤油灯,我亲自去说服董事会。”
深夜的祠堂还亮着灯。李思成在分校规划图上添加“教育科研基金”的条目,钢笔在1982年的稿纸上划出沙沙声。“每年拿出利润的三成,”他对围坐的众人说,“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