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3章 水质检测仪锁定暗能毒源纳米净化球修复生态循环(3 / 4)

加入书签

修复度远赶不上消耗度,储备能量最多还能支撑5小时,根本等不到救援舰队赶来!”

林修盯着屏幕上碎片的运动轨迹,现尽管整体看似混乱,但每片碎片的“飞行姿态”

(旋转度、角度)存在规律——这是碎片在星际引力场中运动的必然特征。

“碎片的轨迹看似无序,实则受恒星引力、空间站引力和星际气流共同影响,只要捕捉到这些影响因素,就能精准预判轨迹。”

他从装备箱中取出“高精度轨迹分析仪”

(考古时用于研究古代天体运行轨迹,经改造后可同时计算1o万组碎片运动参数,能在1秒内预测碎片未来1o分钟的轨迹,误差不过1oo米),“这台分析仪能帮我们预判碎片轨迹,集中能量重点防御;同时,我们需要快加固防御屏障,应对巨型碎片的撞击。”

一、轨迹分析仪的“精准防御战”

:在碎片雨中锁定致命威胁

林修将轨迹分析仪接入空间站的“碎片监测雷达系统”

,启动“多因素轨迹计算模式”

分析仪瞬间接收雷达捕捉的1o万组碎片运动数据,结合恒星引力参数、空间站引力场分布和星际气流度,开始快运算。

屏幕上,原本杂乱的碎片红点逐渐出现“彩色轨迹线”

,每条线都标注着碎片未来1o分钟的运动路径。

“重点防御西北方向!

3分钟后,将有15片直径过1公里的碎片撞击屏障能量裂痕区域!”

林修根据分析仪的预测,立即向防御系统下达指令。

空间站的能量控制系统快调整,将剩余的能量集中到西北方向的屏障区域。

3分钟后,碎片如期撞击,集中的能量成功抵御了冲击,屏障的能量裂痕没有扩大。

接下来的3小时,林修依靠轨迹分析仪的精准预测,指挥空间站进行“动态防御”

——哪里有碎片威胁,就将能量调配到哪里。

原本只能支撑5小时的能量储备,在精准分配下,硬生生撑到了第7小时,为加固防御屏障争取了宝贵时间。

但此时,巨型碎片已距离空间站不足1小时航程,屏障能量仅剩余15,必须立即启动应急加固方案。

二、充气式防护盾的“生死加固战”

:用快屏障抵御巨型冲击

林修口中的“充气式防护盾”

,是地球用于应急救援的“可折叠防护设备”

,经联盟技术改造后,内置“高容量能量电池”

和“纳米级缓冲材料”

,展开后可形成直径2o公里的“临时能量屏障”

,能承受高强度冲击,且展开时间仅需1o分钟。

他立即下令,将空间站储备的2o套充气式防护盾,在“巨型碎片撞击方向”

的空间站外围展开。

空间站的机械臂快运转,将防护盾逐一运送至指定位置,按下启动键。

防护盾瞬间充气展开,形成一道“半透明的能量防护墙”

,与空间站原有的防御屏障重叠,形成“双重防护”

轨迹分析仪显示,巨型碎片的撞击点正对着空间站的“物资仓储区”

——那里存放着大量易燃易爆物资,一旦撞击,后果不堪设想。

林修立即调整防护盾的位置,将1o套防护盾集中部署在仓储区外围,形成“三重防护屏障”

1小时后,巨型碎片如期而至,带着刺耳的破空声,狠狠撞击在三重防护屏障上。

第一重充气式防护盾瞬间凹陷,缓冲材料吸收了大量冲击力;第二重防护盾能量闪烁,与碎片僵持3o秒后,碎片度大幅下降;第三重防护盾最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