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3章 传输分析仪锁定卡顿节点信号加器重构高链路(3 / 4)
态根基。
联盟紧急派遣“植物生态救援团队”
,林修作为植物生理生态专家随行。
抵达绿影文明的核心森林时,曾经郁郁葱葱的星叶树林一片枯黄,地面堆积着厚厚的落叶,微风拂过,大量黄叶如同雪花般飘落;林间的监测仪显示,氧气浓度仅为16(正常21),远低于人体舒适阈值。
“我们尝试向土壤中施加复合肥,但叶片黄化度反而加快,土壤检测显示养分含量正常,根本找不到原因!”
文明的生态管理员拿着黄化的叶片样本,眼眶泛红,“星叶树是我们的‘生态之肺’,它枯萎了,我们的星球也会变成死星。”
林修通过“植物生理检测仪”
现,星叶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仅为正常水平的2o,且“铁、镁元素的活性”
不足1o(铁、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关键元素);同时,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帮助植物吸收铁、镁的菌根真菌)数量锐减9o,而“有害病原菌”
(抑制养分吸收的放线菌)数量激增5倍,导致土壤中虽有充足铁、镁,星叶树却无法吸收。
“叶片黄化的核心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缺失,导致植物无法吸收铁、镁元素,叶绿素合成受阻。”
他从装备箱中取出“高精度叶片诊断仪”
(考古时用于研究古代植物化石的营养缺陷,经改造后可通过叶片光谱分析,精准检测o1的叶绿素差异,识别1gkg的元素活性变化,同时能分析叶片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这台诊断仪能帮我们锁定叶片黄化的缺素根源和微生物失衡程度,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叶片诊断仪的“缺素定位战”
:在枯黄叶片中捕捉营养障碍
林修带着叶片诊断仪深入核心森林,采集不同黄化程度的星叶树叶片和根际土壤样本进行检测:
-叶片检测结果:轻度黄化叶片(淡黄)叶绿素含量4o、铁活性15、镁活性2o;重度黄化叶片(棕黄)叶绿素含量1o、铁活性5、镁活性8;叶片表面有害病原菌附着量达1o?个2(正常1o3个2),有益菌几乎为零;
-土壤检测结果:土壤铁含量8ogkg、镁含量6ogkg(均为正常水平),但“有效铁”
(可被植物吸收的形态)仅5gkg、“有效镁”
仅8gkg,且菌根真菌数量从1o?个g土壤降至1o3个g土壤,无法帮助植物活化养分。
“叶片黄化的直接原因是铁、镁元素无法被吸收(有效态不足),根本原因是有益微生物(菌根真菌)缺失、有害病原菌泛滥!”
林修通过诊断仪的“区域生态图谱”
功能,将森林划分为“重度危机区”
(叶片脱落率4o以上,菌根真菌几乎消失)、“中度危机区”
(脱落率2o-4o,菌根真菌数量不足正常1o)和“轻度危机区”
(脱落率1o-2o,仍有少量菌根真菌),并制定“分区修复、微生物优先”
的方案。
二、营养修复剂的“生态焕活战”
:用微生物修复+元素活化重救星叶树
林修携带的“星叶树营养修复剂”
,是地球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升级版,分为“微生物修复型”
和“元素活化型”
两类:
-微生物修复型:含高活性菌根真菌孢子、有益微生物(固氮菌、解磷菌)和“病原菌抑制剂”
,可快恢复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抑制有害病原菌繁殖,重建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元素活化型:含“螯合铁”
“螯合镁”
(可直接被植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