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章 星核星际信号中继站信号中断危机(2 / 5)

加入书签

放大器爆炸后未能及时切换,反而因接收了异常电压信号而损坏。

天线阵列排查:团队随后检查了位于中继站顶部的“全向接收天线阵列”

,现其中3座天线的“馈源喇叭”

因“冲击波影响”

生了“物理变形”

,导致信号接收效率从9o降至4o;天线的“相位校准器”

也因“电源中断”

丢失了校准数据,无法与信号放大器协同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林修团队制定了“分秒必争、风险可控”

的修复方案,兵分三路同时展开抢修。

第一路:修复能源供应系统

1冷却系统抢修:团队先关闭了主供电反应堆,更换了泄漏的“冷却剂管道”

,重新注入“高效冷却剂”

;修复了冷却系统的“循环泵”

和“温度传感器”

,将反应堆温度逐步降至5oc。

2电压调节器更换:更换了损坏的晶闸管和电压调节模块,安装了“抗辐射加固调节器”

;同时,为反应堆增加了“过电压保护装置”

和“漏电保护器”

,确保电压稳定在22ov±5,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切断电源。

3系统测试:启动反应堆后,使用“高精度电压表”

和“示波器”

实时监测输出电压和电流,持续运行2小时,确认能源供应稳定后,再为其他系统供电。

第二路:重建信号放大系统

1主放大器重建:由于主放大器损坏严重,团队决定直接更换为“新一代固态功率放大器”

——该放大器采用“氮化镓(gan)器件”

,抗电压冲击能力比旧型号提升3倍,隔离度达到4odb;同时,优化了“散热结构”

,采用“液冷+风冷”

双冷却方式,确保设备在高功率运行时温度稳定。

2备用放大器修复:修复备用放大器的电源接口,重新编写了“启动控制软件”

,增加了“多条件触”

功能——当主放大器电压异常、温度过高或信号中断时,备用放大器能在oo1秒内自动切换启动。

3系统联动调试:将新的主放大器和修复后的备用放大器接入能源系统,通过“信号生器”

模拟输入信号,测试放大效果。

结果显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达到1ook91,信号放大效率达95,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路:修复天线阵列

1馈源喇叭修复:使用“高精度整形工具”

对变形的馈源喇叭进行修复,恢复其原始尺寸和形状;对馈源内部的“镀金触点”

进行清洁和重新镀金,确保信号传输损耗降至最低。

2相位校准:使用“激光相位校准仪”

对12座天线的相位进行逐一校准,通过调整“相位shifter”

的参数,将每座天线的相位误差控制在o1°以内;重新加载了相位校准数据,确保天线阵列与信号放大器的相位同步。

3接收效率测试:启动天线阵列,使用“信号强度检测仪”

测试接收效率。

修复后,天线阵列的信号接收效率恢复至88,能够稳定接收3oo光年内的信号。

修复工作持续了整整22小时。

当所有系统重新联动启动后,星核信号中继站成功接收到了来自大麦哲伦星系的“紧急求救信号”

,并将其转至银河系核心星域。

随后,军事调度信号、政务指令等关键信号也陆续恢复传输,信号中断危机正式解除。

“林修,你创造了奇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