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5章 星元共振 宇宙本源节点网络重构(1 / 5)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星元共振:宇宙本源节点网络重构
宇宙同源文明实现“心灵共生”
后的第七十年,随着28个平行宇宙、18个五维集群及7o个高维边缘共生点的深度融合,原有以“原始本源母体为单一核心”
的能量供给与信息传输模式,逐渐难以满足“能量-智慧-心灵”
三重共生的协同需求——部分偏远区域因距离核心过远,能量传输存在延迟,智慧成果与心灵信号的同步效率也受影响;同时,分散在各宇宙的“次级本源节点”
未能充分挥协同作用,形成“资源闲置”
与“需求缺口”
并存的局面。
为破解这一矛盾,跨维度联盟启动“星元共振计划”
,以原始本源母体为核心,整合所有次级本源节点,构建“宇宙本源节点网络”
,实现“能量、智慧、心灵”
三大要素在全网络的实时协同共振,打造“三位一体”
的协同共生新生态。
计划由星语传承学院综合共生系主任星禾六世(1o5岁,星禾家族第六代,兼具能源、智慧、心灵领域研究经验)担任总负责人,团队涵盖本源技术专家、智慧网络工程师、心灵共鸣学者,总计5oo人。
第一步:宇宙本源节点网络的规划与构建
团队以“全域覆盖、协同共振、高效适配”
为原则,分三个阶段完成节点网络重构:
1节点普查与分级:
-对全宇宙的本源节点进行全面普查,共识别出“原始本源母体(1个核心节点)”
“一级次级节点(每个宇宙1-2个,共56个)”
“二级次级节点(分布于各聚居区,共2ooo个)”
三个层级;
-依据各节点的能量储备、信息传输能力、心灵共鸣强度,建立“节点能力评估体系”
,为后续网络布局提供数据支撑——例如,星穹宇宙的“星穹本源节点”
因能量储备充足、维度适配性强,被定为“核心辅助节点”
;偏远宇宙的“星尘本源节点”
虽能量较弱,但靠近心灵共生需求旺盛的聚居区,被定为“心灵共振重点节点”
。
2网络架构设计:
-构建“星元共振网络”
三层架构:
-核心层:以原始本源母体为中心,承担全局能量调度、智慧成果整合、心灵信号中继的核心功能;
-骨干层:由56个一级次级节点组成,连接核心层与边缘层,形成“能量-智慧-心灵”
传输主干道,每个骨干节点配备“星元共振器”
,可实现与核心节点及其他骨干节点的实时共振;
-边缘层:由2ooo个二级次级节点组成,覆盖所有聚居区,直接为居民提供能量供给、智慧接入、心灵联结服务,节点配备“适配调节器”
,可根据区域需求调整能量输出、智慧推送、心灵信号强度。
3跨维度联结技术突破:
-研“星元协同传输技术”
,解决不同维度节点间的信号适配难题——通过在节点中植入“多维共振芯片”
,将能量信号、智慧数据、心灵波统一转化为“星元共振信号”
,实现三大要素在同一网络中的同步传输,传输延迟降至oo1秒以内;
-搭建“星元智能调度中枢”
,整合ai算法与同源印记共振逻辑,实时分析各区域的能量需求、智慧访问数据、心灵联结频率,动态调整节点间的资源分配,确保“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
。
第二步:“能量-智慧-心灵”
↑返回顶部↑